回首頁

醫藥信息

線上展覽

商務特區 市場行情 中醫智庫 醫藥保健 線上教學 入口網站 專家論壇
 
 
 您好  網站導覽 客戶服務 討論園地 企業福利網 文章搜尋
 

醫藥保健

本區公告






更多資料

 

選擇分類

 
 
 
 
 
 
 

快速搜尋

   
首頁 > 醫藥保健 > 醫藥答問 > 腹瀉防治

何謂原發性胃腸道惡性淋巴痛?其有哪些臨床特點?


資料來源:張景岳中醫藥研究中心   所屬地區:中國大陸


 (1)概述原發性胃腸道惡性淋巴瘤(Pri—mary gastrointestinal tract malignant lymphoma,PGIL)是原發於胃、腸淋巴網狀系統的惡性腫瘤,屬於周圍淋巴組織惡性淋巴瘤的結外型。占胃腸道惡性腫瘤的1%--10.6%,占所有淋巴結外淋巴瘤的30%--69%。其中非何傑金淋巴瘤(NHL)占胃腸道惡性腫瘤10.6%,何傑金病(HD)僅占胃腸道惡性腫瘤2%。Severson報導,PGL中NHL占98.2%,HD僅占1.8%。Wein—prad等報導PGIL中,胃部占40%--73%,小腸占20%--40%,回盲部占12%--20%,大腸占10%--15%。男女之比為1.9/1,發病多在20--69歲。該病在中國少見,臨床診斷困難,誤診率高,其治療及預後也不盡一致。

 (2)臨床表現據報導,本病臨床表現有:
  腔痛73.2%--85.0%、體重減輕31%--62.2%、腹塊26.6%--35.4%、納差59.8%、發熱20.7%、黑便32.9%、貧血23.2%。作者總結本院3l例PGIl表明:患者臨床表現主要與腫瘤發生的臟器部位、就診時機、腫瘤大小及其生長方式有關。胃部ML以腹痛(90.9%)症狀為主,小腸ML以腹部包塊(100%)為主,而升結腸或回盲部ML見則以腹脹(91.7%)、腹部包塊(83.3%)和黑便(75.0%)為主。患者就診時均有症狀或體征,其主要表現為:腹痛23例(74.2%)、貧血23例(74.2%)、納差22例(71.0%)、消瘦20例(64.5%)、腹脹16例(51.6%)、腹部包塊15例(48.4%)、黑便或血便11例(35.5%)、發熱9例(29.0%)和腹瀉5例(16.1%)等。

 (3)輔助檢查從我們臨床回顧性研究可以發現有如下特點:⑦x線檢查:X線徵象主要表現為:胃內充盈缺損或巨大龕影、胃壁僵硬等與胃癌無法區別;小腸及結腸不規則狹窄、充盈缺損,近段腸腔擴張,腸壁僵硬;結腸袋或回盲瓣消失。②內窺鏡檢查:胃鏡檢查易診斷為胃癌,結合組織學活檢確診率可達到88.9%;結腸鏡檢查易診斷為結腸癌、結腸結核等,結合組織學活檢診斷率可達90%以上。②B超檢查:B超檢查陽性率為84.2%。主要徵象為:病變處胃壁或腸壁不規則增厚,部分腸管擴張、積液明顯,部分患者伴有局部淋巴結腫大。④CT檢查:cT檢查均無肝臟、膽囊、胰腺、脾臟部位病變和腹膜後遊巴結腫大。可發現胃壁不規則增厚;小腸和結腸的腫瘤中,可發現有局限性或粘連性包塊、腸壁增厚或擴張等徵象。

 (4)臨床分期根據AnnArbor分期和Musshoff改良分期法,病變累及胃、腸為IE期5累及胃、腸及附近淋巴結為IIE期;越過橫膈淋巴結受累的為IIIE;全身廣泛轉移(如肝、肺、骨等)為IVE。



上一則 | 下一則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亞太中醫藥網版權所有‧歡迎接洽轉載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