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保健
|

|
本區公告
|
|
|
|
|
首頁 > 醫藥保健 > 醫藥答問 > 感冒防治 > 感冒防治中醫篇
如何診斷氣陰兩虛感冒?

資料來源:張景岳中醫藥研究中心
所屬地區:台灣

本證除素體氣陰兩虛外,醫者誤用溫燥藥物耗氣傷陰,或病家延誤時機使熱邪久羈,均可導致外感病氣陰兩虛證的發生。由於氣陰不足,表衛失護,營衛不和,經氣不舒,則見惡寒發熱,頭痛身楚;肺氣虛則自汗,肺陰虛則盜汗;心氣不足則氣短神疲懶言;胃陰虛則口渴喜飲;陰虛內熱可見手足心熱,口燥咽幹。風寒外束,則見鼻流清涕,感受風寒後,鼻竅不通,清涕更多。舌脈亦見氣陰兩虛,表邪不解之象。
故本證臨床表現可歸納如下:
主症:a、惡寒發熱,頭痛身楚;b、氣短汗出,手足心熱。
次症:a、鼻流清涕,口燥咽幹;b、神疲懶言,口渴喜飲。
舌脈:舌質紅,少苔或無苔,或花剝苔;脈浮細數無力。
凡具備主症a、、b、及典型舌脈,或見主症a、及次症a、、b、和典型舌脈者,均可診斷為感冒病之氣陰兩虛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