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保健
|

|
本區公告
|
|
|
|
|
首頁 > 醫藥保健 > 醫藥答問 > 腹瀉防治
慢性細菌性痢疾是如何形成的?如何診斷?

資料來源:張景岳中醫藥研究中心
所屬地區:中國大陸

(1)慢性菌痢形成與下列因索有關◎急性期治療不及時或因中途停止治療;◎營養不良或免疫力低下;◎合併有慢性疾病,如低酸性或無酸性胃炎、胃潰瘍、膽囊炎、血吸蟲腸病或阿米巴腸病等等;◎福氏菌感染。
(2)幾種類型慢性菌痢的診斷◎慢性潛伏型(latent type)有菌痢病史,臨床症狀消失2個月以上,現無症狀,但大便培養陽性或結腸鏡檢查有粘膜異常改變。此型為菌痢的重要傳染源。◎慢性遷延型(persisting type)既往有菌痢病史,長期遷延不愈,病程超過2個月,或急性菌痢遷延不愈,經常腹脹或長期腹瀉,持續性或間斷性粘液膿血便,長期間斷排菌,培養陽性或結腸鏡檢查有異常改變,臨床上能排除其他原因者。此型也為菌痢的重要傳染源。◎慢性急性發作型(acuteattack type)病前2—6個月內有急性菌痢病史,急性期過後症狀不明顯,可因某種因素誘發,如飲食不當、受涼、勞累等引起急性發作。有急性菌痢症狀,但症狀較急性期為輕。且能排除再感染者。糞便常規和培養檢查符合菌痢改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