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保健
|

|
本區公告
|
|
|
|
|
首頁 > 醫藥保健 > 醫藥答問 > 腹瀉防治
如何確診藥物引起的腹瀉並合理應用導瀉藥?

資料來源:張景岳中醫藥研究中心
所屬地區:中國大陸

服用導瀉藥物引起腹瀉症狀一般不難確診,而在治療其他疾病過程中,出現的腹瀉就不一定很明確,並需要鑒別。下列幾種情況可能出現腹瀉,診斷時可做參考:
(1)誤服變質變性藥品後;
(2)誤將導瀉藥物當作其他藥物服用;
(3)在治療一過性便秘時,對導瀉藥物過度敏感或服用劑量過大;
(4)腸道對動力藥過度敏感如多潘立酮(嗎丁琳)能促進上消化道蠕動增強、排空加快,但一般對腸道作用弱,一般不引起腹瀉;西沙比利(普瑞博思)可作用全消化道,增加胃腸蠕動,一般治療劑量不足以引起腹瀉。大劑量服用或敏感人群可以出現腹瀉症狀。
(5)某些藥物的副作用如紅黴素、消膽胺、垂體後葉素、前列腺素E2、新斯的明、胍乙啶和林可黴素等。
診斷主要依據:
(1)上述服藥史;
(2)大便次數突然增多、性狀突然改變符合腹瀉標準;
(3)臨床上可以排除其他腸道或腸外因素所致腹瀉。
合理應用導瀉藥:臨床上治療不同病因的便秘,原則不同。但對於無器質性病變者,常用導瀉藥物較多。使用時應注意,不同作用機制的藥物或同一藥物對不同患者反應可能有區別。這是由於每個人腸道運動、排空功能和對藥物的敏感性存在著個體差異,另外每個人體重、性別、年齡、體質和健康狀況等因素也影響著用藥後的作用。在使用導瀉藥物時,需要全面的考慮,合理用藥,因人而異,即所謂的“個體化治療”。這也不僅僅限於導瀉藥物的使用,大部分藥物使用時理應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