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保健
|

|
本區公告
|
|
|
|
|
首頁 > 醫藥保健 > 醫藥答問 > 感冒防治 > 感冒防治中醫篇
腎陰虛感冒有哪些其他療法?

資料來源:張景岳中醫藥研究中心
所屬地區:台灣

腎陰虛感冒常用其他療法為:
(1)針刺療法
取穴:百會、上星、風池、大椎、曲池、合穀、複溜、太溪、腎俞。
手法:百會、上星、風池、大椎、曲池、合谷,用平補平瀉法。複溜、太溪、腎俞用補法。
(2)按摩療法
應以汗法祛表邪,以清法除虛熱。
汗法:一指禪推拿風池、風府祛風;按拿合穀、外關祛表邪;一指禪推按大椎;風門、肺俞,拿肩井,以促發汗。
清法:輕推膀胱經(自上而下),推至局部烘熱;並拿揉太溪,擦湧泉,以清虛熱。
(3)貼敷療法
a、滋腎膏 生地、熟地、山藥、萸肉各128克,丹皮、澤瀉、茯苓、鎖陽、龜板各96克,牛膝、杞子、黨參、麥冬各64克,天冬、知母、黃柏(鹽水炒)、五味子、肉桂各32克。
麻油熬,黃丹收。
貼胸口、丹田。
本膏外敷有滋補腎陰,兼理痰熱的作用。用於腎陰不足,兼有痰熱不清諸症為宜。
b、清腎散 燈草15克,麥冬30克,生地30克,當歸10克。煎湯入蜜,調黃柏末6克。
外敷胸口、丹田。
本散有滋腎陰、泄相火的作用。於腎陰虛而相火偏亢者為宜。
以上兩種外敷藥,可作為感冒病腎虛證的輔助治療。
(4)穴位注射療法
取穴:曲池、複溜、太溪(均取雙側)。用柴胡注射液或板藍根注射液。
手法:局部消毒後,用5.5號針頭,刺入穴位,得氣後,每穴注入藥液0.3一0.5毫升,每日1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