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保健
|

|
本區公告
|
|
|
|
|
首頁 > 醫藥保健 > 醫藥答問 > 腹瀉防治
腸結核與腹瀉有何關係?

資料來源:張景岳中醫藥研究中心
所屬地區:中國大陸

腸結核(intestinal tuberculosis)是較為常見的肺外結核病,主要是因為結核桿菌侵犯腸道而引起的慢性感染。大多數繼發於腸外感染,特別是開放性肺結核。發病年齡多為輕壯年,女性略多於男性。近年本病發病有所下降。臨床上分為3種類型:潰瘍型、增生型和混合型(增生潰瘍型)。其臨床表現為:
(1)腹痛病變常累及右下腹,故右下腹痛多見,也可位於臍周,疼痛性質一般為隱痛(vaguep ain)或鈍痛(dullpain)。間歇性發作者,常於進餐時或進餐後誘發。這是因為餐後腸道蠕動增快,引起病變部位痙攣疼痛或便意(desire of defecate),大便後症狀可以緩解。增生型腸結核(hyperplastic tuberculosis of intestine)並發腸梗阻時,腹痛常表現為絞痛,並伴有相應的梗阻症狀。
(2)腹瀉和便秘腹瀉是潰瘍性腸結核(ulcerative tuberculSisof intestine)的主要症狀之一,這是因為腸道炎症和潰瘍刺激腸蠕動增加,腸排空加速和繼發性吸收不良所致。排便每日3—5次。多為糊狀便。症狀輕者僅有稀便,而無膿血和粘液。嚴重者腹瀉每日達10餘次,多為粘液便或膿便,但血便較為少見。此外,還可以有便秘,糞便為羊糞狀,隔數日再出。現腹瀉,呈腹瀉和便秘交替出現。
(3)腹部包塊主要見於增生型腸結核。腸壁增厚呈瘤樣塊,也可以因潰瘍型腸結核腸壁病變與周圍組織粘連,腸系膜淋巴結腫大時也可捫及包塊。常位於右下腹,中等硬度,有觸痛,表面不光滑,固定。
(4)全身症狀潰瘍型腸結核常伴有結核毒血症。多為午後低熱或不規則發熱,伴有盜汗(night sweat)。若有腸外結核活動時,呈弛張熱或稽留熱。同時可出現全身乏力、消瘦、貧血、維生素缺乏和吸收不良綜合征表現。增生型常不出現結核毒血症症狀,有時出現低熱,由於多無腸外結核症狀,易被忽視。直腸無病變。小腸和右半結腸有時也可發生本病。內窺鏡下直接觀察和粘膜病理活組織檢查可以發現本病的特殊病理變化。
(5)X線檢查腹部平片可提示有局限性麻痹性腸梗阻,輕、中度腸擴張。鋇劑灌腸檢查可見腸壁增厚,顯著水腫,結腸袋消失。因為X線表現缺乏特異性,診斷價值不大,對已有結腸內窺鏡的醫院,已較少使用於本病的診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