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醫藥信息

線上展覽

商務特區 市場行情 中醫智庫 醫藥保健 線上教學 入口網站 專家論壇
 
 
 您好  藥市簡介 醫藥行情 藥市動態 產銷分析 文章搜尋
 

產銷分析

本區公告






更多資料

 

選擇分類

 

快速搜尋

   
首頁 > 市場行情 > 產銷分析 > 产销分析

半夏--一颗灿烂的明珠


資料來源:張景岳中醫藥研究中心   所屬地區:中國大陸


  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干燥块茎,是 一味应用广泛,疗效确切,有着二千多年药用 史的常用中药材,也是我国出口创汇的重要品 种。近年来对其产销情况和今后走势关注者较 多,笔者发表个人浅见,以供药业同仁参考。

  一、市场需求

  据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资料显示,二十世纪 50年代至60年代初,全国年需求量仅l50万公 斤左右。从70年代至80年代全国年需求量达 350万公斤左右,年出口量约为80—l20万公斤。 据对558个处方分析,半夏出现频率位于第22 位。另据资料显示,l983年全国有602家中药 厂生产的187种成药中配有半夏。随着人们保 健意识的增强,加这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老年人患痰饮、咳嗽、胃病、肿瘤、痰核等病 的高发群体,以半夏为原料生产的糖浆、冲剂、 丸剂、片剂、浓缩颗粒及针剂等新品种剂型不 断增加,同时出口量也逐年上升。我国半夏主 要出口日本、南韩及东南亚各国,对日本出口 量较大,日本210个汉药制剂中有半夏配方的 46个,在汉药用量中居2l位。日本对半夏不仅 药用,还制成药粥、药饮料等保健佳品。估计 现在全国年需求量500万公斤左右,呈逐步上 升趋势。

  二、野生资源近于枯竭

  半夏野生资源分布零星分散,据全国中药资源 普查统计,全国半夏野生资源蕴藏量为1400万公 斤(1983—1988年);60—70年代湖北省平均收购量 200多吨;80年代下降到70吨。同期浙江、江苏、 安徽、云南等省平均收购量300吨;到80年代平 均收购仅65吨;贵州省由230吨下降到30吨左右; 1987—l989年全国收购量(野生加家种)仅能满足 需求量的三分之一。半夏野生于山坡、溪边阴湿的 草丛或疏林下,另外,农田中亦有生长,但随着深 耕细作和化肥、化学农药、除草剂的广泛使用,农 田中的半夏已基本绝迹。山坡、溪边、林下由于垦 荒种地、伐林等环境变化和连年无序大量采挖,其 资源逐渐减少,目前濒临枯竭。全国不少野生半夏 基地已几乎名存实亡。

  三、人工栽培发展缓慢

  自上世纪70年代由野生变家种虽然获得成 功,鉴于当时对半夏的生物学特性不甚了解和实 践经验不够,产量低而不稳,当时亩产商品仅 60—l00公斤,加之该品种投入高(需高水肥、种 母贵、种、管、收、创费工多)发展缓慢。大多 数中药品种的发展规律是供不应求涨价,价高刺 激生产,甚至盲目发展。供大于求时跌价,造成 积压烂市使生产萎缩。而半夏则与之恰恰相反, 即愈紧缺涨价,而生产愈萎缩。其原因主要是与 半夏的繁殖方法有关。其繁殖方法有四种,即种 子繁殖、珠芽繁殖、块茎繁殖和组织培养繁殖。 用种子繁殖周期长,需要三年才能加工商品且产 量低;组织培养受条件限制药农望而却步;用珠 芽繁殖采收挑选不易。至目前,基本都采用块茎 繁殖。商品愈紧缺,价格愈高,块茎大部分加工 成商品,种源就严重减少。再者看3公斤左右块 茎可加工1公斤商品,种母(块茎)的价格随商 品的价格变化成正比,商品价格高,种母也随之 提高。种子价愈高,风险愈大,种植者就愈少。 假如商品每公斤30元,种母亩公斤就需10元左 右。如用块茎直径在2厘米以上的大种母,每亩 用种量200公斤以上;直径在1.5左右的中等种 母,亩用种量在100公斤左右;直径在l厘米以 下的小种母,每亩用种量50—60公斤。如此高的 投入,风险大对于尚未种过半夏的农户,绝大多 数都不敢贸然试种。已经种过的农户,再扩大种 植的也不多,因半夏连作重茬明显减产。每户的 土地都有限,轮作换茬有困难,重茬病虫害严重。 如遇到干旱年份常出现叶斑病,严重倒苗;若遇 上涝天渍水便杂草丛生,芽虫传播病毒病,并易 出现摔倒病、根腐病等病害,导致严重减产或绝 收。另外投工大,种、管、浇水、打药、拔草、 培土、摘花蕾、收创等每亩需投70至80个工。 所以目前人工栽培发展依然缓慢。

  四、走势分析预测

  预测其走势应首先弄清产销量。目前全国 野生半睡年产量据有关资料综合分析,预计约 20至30万公斤。或遇上干旱年份或局部严重水 涝灾害产量会更少。山东省菏泽地区老种植基 地因受自然条件限制呈逐年减少之势。由于半 夏适宜于土壤PH值以6—7的中性或中性略偏酸 为好,而山东省荷泽地区土壤PH值较高,属中 性偏碱,再加上该地区夏秋常发生涝灾,使半 夏出现病毒病、猝倒病和根腐病,目前只有小 面积零星种植,预计该地区年产量约10万公斤。 以山西省新绛县为主的半夏种植基地发展比较 稳定,但因连作重茬,病虫害严重,产量也呈 下降之势。目前该地区年产量约25万公斤。以 甘肃省西和县为主的半夏种植基地目前年产量 约20万公斤。河南省禹州市今年新种植基地原 预计产10万公斤,因受夏末至秋长期阴雨连绵, 造成严重减产,其产量约2万公斤。全国其它 所有零星种植年产量约30—40万公斤。野生加 种植目前仅能满足需求量的四分之一。供需缺 口之大,在常用中药材品种实属罕见。随着我 国已加入世贸组织,为实现中医药现代化,让 中医药走向世界。全国中药厂都实施GMP标准 认证,饮片厂也要按GMP标准生产,加之今后 打假禁伪力度的加大,以水半夏(犁头尖)代 半夏不久将被淘汰,半夏必然身价倍增。预计 今后1—3年内半夏将继续紧缺,成为中药材品 种中的一颗灿烂辉煌的明珠。



上一則 | 下一則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亞太中醫藥網版權所有‧歡迎接洽轉載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