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論壇
|

|
本區公告
|
|
|
|
|
首頁 > 專家論壇 > 中國中醫藥信息雜誌
益胃靈治療消化性潰瘍40例

資料來源:中國中醫藥信息雜誌
所屬地區:中國大陸
 盧志雁 苑文平 張年萍 鄭愛義
(大同醫學專科學校 大同 037008)
1 臨床資料
全部病例均為本院專家門診部患者,其中益胃靈組40例,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齡28~70歲,平均(47.36±12.82)歲;病程1~20年,平均(6.78±0.88)年。對照組40例,男性30例,女性10例;年齡26~68歲,平均(44.31±16.15)歲;病程0.5~22年,平均(4.9±4.7)年。80例患者中胃潰瘍31例,十二指腸潰瘍39例,混合性潰瘍10例。診斷標準以《消化內鏡學》 為準,所有病例均以纖維胃鏡檢查為診斷依據,兩組病種性別、年齡、病程基本一致,具有可比性(P>0.05)。
2 治療方法
益胃靈主要由人參、大黃、黃連、乾薑、延胡索、白及等組成。取清水約1800mL,煎汁900mL,分早、中、晚3次口服,每日1劑,連服3週為一療程。服藥期間不再服其他藥物。對照組口服雷尼替丁片,每次15mg,每日早晚各1次,療程3週。
3 結果
3.1 療效評定標準
3.1.1 臨床療效
按照衛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評定療效。治癒:臨床症狀全部消失;顯效:臨床主症與伴隨症狀明顯改善,或主症輕度改善,但其它症狀全部消失,積分值下降>70%;有效:主症和伴隨症狀有改善,積分值未達70%。
3.1.2 胃鏡療效判斷標準
臨床治癒:潰瘍完全消失,局部輕度充血,無明顯水腫;顯效:潰瘍基本消失,仍有明顯炎症;有效:潰瘍面縮小50%以上;無效:潰瘍面縮小不及50%。
3.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益胃靈組40例治癒33例(82.5%),顯效5例(12.5%),無效2例(5.0%),總有效率95%對照組40例,治癒18例(45.0%),顯效10例(25.0%),無效12例(30.0%),總有效率70%。兩組治癒率、總有效率比較有明顯差異(P<0.01)。
3.3 兩組遠期療效比較
益胃靈組治癒者中20例於2年後復查胃鏡,其中痊癒10例,顯效7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85%對照組2年後胃鏡復查10例,痊癒2例,顯效3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50%。益胃靈組明顯優於對照組(P<0.01)。
4 討論
潰瘍病屬於中醫的胃痛、心下痞痛、呃逆、反酸、嘈雜等範疇,其病因多由受涼、嗜酒、受熱、飲食無節制、飲食無規律、精神緊張、情志抑鬱等引起。無論上述哪種因素均可使脾胃不和、氣機升降失常,久之則氣滯導致水滯、濕滯、痰滯、血滯,氣血痰濕日久化腐成潰,異途同歸。所以潰瘍病一旦形成,其病理屬於虛、實、寒、熱、痰、氣、血、濕、毒、瘀,交相錯雜,病情反覆,纏綿難癒,久之入絡,絡傷則血出。益胃靈是從半夏瀉心湯和小建中湯的基礎上演化而來,方中取黃連、乾薑寒熱並用去其腐;取人參、大黃補其虛瀉其實;取升麻、半夏升其清降其濁,欲降寓升;取延胡索、浙貝活血化痰、推陳出新;取烏賊、瓦楞子斂血消滯。總觀全方,通過扶正可加強黏膜保護因子,使攻擊因子與保護因子平衡協調而達到潰瘍面的修復癒合;通過升清降濁可使胃內排空,避免瀦留,消除腹脹;通過化痰活血可殺死和抑制幽門螺杆菌;通過溫中和清熱可清除潰瘍面的充血與水腫;通過攻補可提高機體免疫功能。
(收稿日期:2002-11-08)
摘自《中國中醫藥信息雜誌2003年4月 第10卷 第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