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醫藥信息

線上展覽

商務特區 市場行情 中醫智庫 醫藥保健 線上教學 入口網站 專家論壇
 
 
 您好  中醫智庫 專家論壇 文章搜尋
 

專家論壇

本區公告

 本站代訂《中國中醫藥信息雜誌》
 「公眾論壇」歡迎大家踴躍投稿!



更多資料

 

選擇分類

 
 
 
 
 
 
 
 
 

快速搜尋

   
首頁 > 專家論壇 > 中國中醫藥信息雜誌

上一則 | 下一則
中藥加針刺治療視神經萎縮


資料來源:中國中醫藥信息雜誌   所屬地區:中國大陸

徐明榮
(山東省濟南市第二人民醫院 濟南 250001)

  視神經萎縮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疑難眼病,目前尚無特效藥物,治療較為棘手。近年來,筆者採用中藥配合針刺治療,收到較好效果,現報導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30例病人,住院21例,門診9例;男16例,女14例;年齡最大71歲,最小7歲;雙眼13例,單眼17例;病程最長5年,最短4個月。

2 治療方法
2.1 中藥治療
  根據病因、病程、症狀、體徵進行辦症論治。共分四型。

  肝腎陰虛型:視力漸降,甚至失明,兼見雙眼乾澀、頭暈耳鳴、腰酸遺精,舌質紅,苔薄白,脈細。治宜滋補肝腎、開竅明目,方用明目地黃湯加減。

  氣血兩虛型:視力漸降,日久失明,兼見倦怠乏力、氣弱懶言、心悸氣短,舌質淡,苔薄白,脈細。治宜補氣養血、通絡,明目,方用八珍湯加減。

  肝鬱脾虛型:視物模糊,日漸加重至盲無所見,兼見情志不暢、頭暈目脹、胸脅刺痛,舌紫黯或有瘀點,脈澀。治宜活血化瘀、通竅明目,方用補陽還五湯加減。

2.2 針刺治療
  針刺攢竹、睛明、魚腰、瞳子髎、絲竹空、陽白、太陽、合谷、太沖、足三里、三陰交穴,每次選4~5穴,交替取穴。根據辨症採用補瀉手法,留針30min,每週針刺6次(周日休息)。

3 治療結果
  以視力進步與否為主要依據,其它各科檢查做參考。顯效:視力提高5行以上;有效:視力提高1~4行;無效:視力較治前未見提高。結果顯效10例,有效18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3.3%。

4 典型病例
  女,19歲,農民,因雙眼視力逐漸下降4個月,於2002年3月入院診治。患者於4個月前無明顯原因感雙眼視物模糊,未予治療,視力漸降,於50d前到當地醫院就診,診為雙眼球後視神經炎,給予激素、擴張血管、營養神經藥治療無效,而來我院就診。查視力右眼4.0左眼3.9,雙外眼無異常,雙眼底視乳頭色淡,連界清,餘無異常;伴乏力倦怠,精神不振,舌質淡紅,苔薄白,脈沉細;顱腦CT、蝶鞍片均未見異常;診斷為雙眼視神經萎縮。辨症為氣血虧虛。予補養氣血、通絡明目,方用八珍湯去熟地黃,加葛根、何首烏、絲瓜絡、鬱金、丹參、菊花。每日1劑,水煎服。針刺眼周及肢體穴位,每週6次,每次30min,治療半月,患者乏力倦怠消失,精神好轉,雙眼視力均為4.6。效不更方,繼續治療半個月,雙眼視力均增至4.9,隨訪半年,病情穩定。

5 討論
  中醫學將視神經萎縮納入青盲範疇,認為主要是目系失其精血的濡養而致萎閉。目系失養有兩個方面,一是精、氣、血衰少,無榮於目;二是經氣不暢,脈道瘀阻,不能運精於目,致目系失榮。無論精氣血虧損與否,唯經脈通暢,目系才能得以滋養,因此,要早期治療。筆者採用以通為主或通補兼施,佐以理氣活血、開竅通絡的藥物,如川芎、鬱金、丹參、葛根、絲瓜絡、地龍、全蝎、紅花等,以疏通經絡,促進血行。現代藥理研究證明:活血通絡藥物具有擴張血管、改善微循環、防止血栓形成、增強組織耐氧能力等作用,配合針刺以促進眼周血液循環,明目增視。針藥並用,內外結合,使臟腑協調、氣暢脈通,玄府開放,目系得養,視力恢復。

  本病是一種較為難治的眼疾,應早期治療,使視恢復,否則拖延日久,頑疾難癒。又因本病病程較長,收效慢,增強患者治療信心也是治療的關鍵。

(收稿日期:2002-10-08)
摘自《中國中醫藥信息雜誌2003年3月 第10卷 第3期》

亞太中醫藥資訊網 彙編 http://www.aptcm.com/



上一則 | 下一則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亞太中醫藥網版權所有‧歡迎接洽轉載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