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醫藥信息

線上展覽

商務特區 市場行情 中醫智庫 醫藥保健 線上教學 入口網站 專家論壇
 
 
 您好  中醫智庫 專家論壇 文章搜尋
 

專家論壇

本區公告

 本站代訂《中國中醫藥信息雜誌》
 「公眾論壇」歡迎大家踴躍投稿!



更多資料

 

選擇分類

 
 
 
 
 
 
 
 
 

快速搜尋

   
首頁 > 專家論壇 > 中國中醫藥信息雜誌

上一則 | 下一則
藿朴飲治療暑濕洩瀉68例


資料來源:中國中醫藥信息雜誌   所屬地區:中國大陸

劉美林 劉長生
(內蒙古鄂爾多斯市中心醫院 鄂爾多斯 017000)

  夏秋季節是發生暑濕洩瀉的高峰期,且很多病人服用西藥效果不穩定,停藥反覆者較多。筆者以藿朴飲治療該病獲得滿意療效,現總結報導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 68例,均為門診病人。其中男43例,女25例;年齡13~64歲,平均32.4歲;病程20h~21d,平均3.8d。主要症狀:腹痛、腹瀉,為稀水樣便;糞便常規(-)。其中有42例經西藥治療無效改用中藥。部分病人伴腹脹、噁心、嘔吐,或伴倦怠、身困,或出現程度不同的體重下降,最多下降10kg。

2 治療方法
  藥用藿香10,厚朴10g,蒼朮9g,黃連6g,木香9g,檳榔10g,白芷15g,紫蘇15g,茯苓30g,半夏10g,白頭翁20g,大腹皮10g,水煎服,每日1劑。腹脹加大大腹皮用量,加陳皮10g;腹痛加白芷30g、炙甘草10g;腹瀉時間長加葛根30g;有電解質紊亂補液補鉀。

3 結果
  本組治療顯效率100%。其中輕型(腹瀉每日5次以內)23例,中型(腹瀉每日6~10次以內)30例,重型(腹瀉每日10次以上)15例,平均顯效時間為2.2、3.1、3.5d。經隨訪45例全部治癒,平均服藥6.5劑。

4 典型病例
  王某,男,65歲,於2002年7月3日就診。患者因腹瀉1月餘用西藥不效而轉診中醫治療。腹瀉每日多達15次,少者3~5次不等,曾用氟哌酸、整腸生、黃連素、痢特靈等藥,病情時好時差,稍有著涼或飲食不適即腹瀉,伴腹痛、腹脹、身疲乏力、消瘦,體重下降10kg。曾做各項檢查均末發現異常。查舌質偏胖有齒痕,苔白膩,脈弦滑。中醫辨症屬濕熱阻滯中焦,方取藿朴飲加味。藥用霍香10g,厚朴10g,蒼朮12g,黃連6g,木香9g,檳榔10g,白芷12g,茯苓30g,半夏12g,白頭翁30g,大腹皮15g,葛根30g。每日1劑,每日口服3次。藥進3劑後腹瀉止,但腹脹乏力仍著。在原方基礎上加炒白朮 15g、陳皮 10g、砂仁4g,並給予口服氯化鉀緩釋片。藥用3劑後,上述症狀明顯緩解,又宗原方3劑進一步鞏固療效。隨訪3個月病情無反覆。

5 討論
  本組68例均發生在夏季6~7月份,1/3患者有飲食不潔史,大多起病暴急,嘔吐、腹瀉等症狀較重;1/3患者有惡寒發熱症狀,體溫大多不高,僅有5例體溫近38.5℃左右;有1/3患者感頭痛、身倦怠。《內經》曰:“食飲不節起居不時者陰受之……入五臟則真滿閉塞,下為飧洩,久為腸澼。”又“清氣在下則生飧洩,濁氣在上則生瞋脹。”由於夏季暑濕穢濁之氣困遏脾胃中焦,氣機升降失常,水谷清濁不分,以致突然發病,洩痢暴作。故治療本病應以祛暑化濕、升清降濁、調暢氣機為大法,俾邪去正安則吐瀉諸症自除。藿朴飲即是以此為治療原則的。蕾香性微溫,善理中焦濕濁,為醒脾快胃、振動清陽之妙品,是治療暑濕時令病症要藥;厚朴燥濕下氣,善治脘腹痞滿脹痛,宿食不消,嘔吐洩痢;蒼朮能燥濕健脾、解鬱辟穢,而且為足陽明胃經藥,氣味辛烈,強胃健脾;黃連、木香苦寒燥濕止痢,也可行氣止痛和胃;檳榔理氣;紫蘇、半夏化濁止嘔;茯苓甘淡,既能滲濕又能健脾,利水而不傷氣;白芷芳香化濁;白頭翁清熱解毒。諸藥同用寓苦辛升降於一方,溫涼並施,相反相成,故能取得療效。

(收稿日期:2002-11-31)
摘自《中國中醫藥信息雜誌2003年2月 第10卷 第2期》

亞太中醫藥資訊網 彙編 http://www.aptcm.com/



上一則 | 下一則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亞太中醫藥網版權所有‧歡迎接洽轉載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