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醫藥信息

線上展覽

商務特區 市場行情 中醫智庫 醫藥保健 線上教學 入口網站 專家論壇
 
 
 您好  中醫智庫 專家論壇 文章搜尋
 

專家論壇

本區公告

 本站代訂《中國中醫藥信息雜誌》
 「公眾論壇」歡迎大家踴躍投稿!



更多資料

 

選擇分類

 
 
 
 
 
 
 
 
 

快速搜尋

   
首頁 > 專家論壇 > 中國中醫藥信息雜誌

上一則 | 下一則
防己黃耆湯臨床應用體會(臨證心得)


資料來源:中國中醫藥信息雜誌   所屬地區:中國大陸

防己黃耆湯臨床應用體會
孫昌宏
(甘肅省劉家峽化工集團公司醫院 永靖 731603)


  防己黃耆湯出自《金匱要略》,由防己、甘草、白朮、黃耆、生薑、大棗組成,具有益氣健脾,利水袪風功效,主治風濕襲傷肌表,見脈浮、身重、汗出惡風證。筆者常用此方治療下肢疾病並取得滿意療效,現舉例報導如下。

l‧右足皮擦傷反復不癒
  孔某,男,15歲,1987年5月就診。右外踝後上皮擦傷化膿滲水半年,因疼痛行走不便,伴頭暈、乏力、自汗,見面色蒼白,右外踝後上見有2.5cmX2.5cm的結癡性皮損,周邊浸漬、糜爛、滲水,壓之流稀白色膿液,皮損周圍皮膚有浮腫,唇舌色淡,舌體嫩胖,苔白膩,脈沉細無力。曾經局部處理,抗菌消炎效果不佳。

診斷:右足皮擦傷化膿反復不癒(濕毒瘡),證屬脾虛濕盛、清陽不升、濕濁下注,病機為外感風毒後風濕毒邪久蘊於絡,氣血運行受阻,肌膚失養故反復不癒。治宜益氣健脾利濕,袪風解毒。方用防己黃耆合五神湯加黨參,3劑,日1劑,水煎服。二診訴諸症及局部症狀好轉,繼服前方3劑。三診訴症狀消失,結痂乾燥,再服前方3劑鞏固而癒。

2‧左足第二腳趾關節腫痛
  崔某,男,50歲,1996年6月6日就診。左足第二腳趾關節腫痛2日,起因為3天前下午田間灌水勞動後,當晚即覺該處燒灼樣跳痛,逐漸加重,今日因行走疼痛加重而就診。查見該處關節明顯腫脹,觸痛拒按,皮色不紅,活動受限,雙關脈輕取浮濡滑大,重取弦緊有力,舌淡嫩胖,苔白粘膩濁滑。中醫辨證屬濕痹。病機乃脾虛濕盛,濕濁下注,復因夏日勞損肝脾氣血,暑濕襲絡,內外濕邪阻於關節,氣血閉阻故腫痛。治宜益氣健脾,清利暑濕。用防己黃耆湯加減,藥用木防己30g,生甘草6g,炒白朮、生黃耆各20g,生薑3片,青陳皮各l0g,車前子20g,土茯苓30g,川牛膝l0g,三稜、莪朮、黃柏各6g,滑石20g,川萆薢15g,蒼朮15g,絡石藤l0g,延胡索30g,2劑,日1劑水煎服。消炎痛50mg,每日3次,連服2天。數日後關節腫痛消失,無復發。


3‧痛風性關節炎
  田某,男,57歲,1996年6月7日就診。左跗骨腫痛,伴行走痛4個月,初期痛位在跗前中部,血尿酸為 13.lmg%,經服用德國產痛風利仙後疼痛減輕,近來又加重,痛移至踝骰部,5月28日尿酸為8mg%,故而就診。素有腹瀉便溏,於食冷受風後加重。見踝骰關節明顯腫脹,觸痛拒按,軟組織增厚,皮色不紅,面虛白,舌淡胖大,苔少而潤,舌底靜脈粗大,脈浮濡滑。

診斷:痛風性關節炎(濕痹)。病機乃脾腎兩虛,清陽不升,痰濕內阻下注,瘀血內停,痰濕瘀血著於筋骨,閉阻氣血故腫痛。治宜益氣健脾滲濕,行氣利水,通絡止痛,防己黃耆湯加減。藥用木防己30g,炒白朮20g,甘草6g,生薑4片,青陳皮各l0g,車前子15g,土茯苓30g,川牛膝l0g,三稜、莪朮、黃柏各6g,滑石20g,川萆薢15g,蒼朮15g,絡石藤l0g,路路通l0g,延胡索20g,3劑,日1劑水煎服。復診訴服藥後痛止腫減,繼用原方3劑後症狀消失,無復發。

4‧左脛深靜脈栓塞
  張某,女,55歲,1999年3月26日就診。左小腿中下至足腫脹,足心脹痛5日,近2天來疼痛加重,素感頭暈乏力,絕經已5年。見體胖面白,唇甲色淡,左小腿中下至足腫脹皮紋消失,舌淡瘦,中心白膩潤苔,脈沉細數無力。

診斷:左腔深靜脈栓塞(濕腫)。病機為氣血兩虛,以精血虛衰為重,肝虛氣鬱不疏、脾不化濕致清陽不升,濕濁下注,腎陽陰精不足,水液無主,關門不利,濕聚為水,氣虛無力運血,濕瘀互阻經絡為腫痛,治宣益氣健脾利水、活血袪風、補腎壯陽、填補精血。以防己黃耆湯加味,藥用漢防己15g,生黃耆30g,炒白朮15g,甘草3g,生薑3片,三稜、莪朮、桃仁、紅花、三七各6g,丹參15g,赤芍12g,當歸10g,黨參15g,川牛膝10g,茯苓15g,澤瀉20g,細辛3g,3劑,日1劑,水煎服。另用複方丹參注射液8ml、25%硫酸鎂10ml加入液體靜脈滴注,每日1次,治療3d。二診訴治療後痛止腫減,僅餘足前部腫,舌膩苔退,邊尖少苔,繼用原方去細辛,增量黃耆50g,三稜、莪朮各9g,加淫羊藿、鹿角膠各10g,3劑,靜滴藥亦繼用3日。三診後症狀消失,隨訪無復發。

5‧體會
  筆者臨證應用時,方中黃耆常用中、重劑量,有時伍用黨參,取其益氣升陽固表、帥血與運行水濕功用,有濕著筋骨的濕痹徵象時用大量木防己,意在袪風利濕止痛,而濕濁下注見下肢濕腫時取漢防己15~30g,意在利水消腫;痛風病加青陳皮、三稜、莪朮、土茯苓、萆薢、車前子、蒼朮等以行氣利濕;下肢濕腫或有其他瘀血徵象者加三稜、莪朮、桃仁、紅花、丹參、當歸、三七等以行氣活血化瘀;濕濁化毒用本方合五神湯(《洞天奧旨》)或除濕解毒湯(《中醫症狀鑑別診斷學》)。(收稿日期:1999-10-19)
摘錄自《中國中醫藥信息雜誌2001年4月 第8卷 第4期》




亞太中醫藥資訊網 彙編 http://www.aptcm.com/




上一則 | 下一則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亞太中醫藥網版權所有‧歡迎接洽轉載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