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醫藥信息

線上展覽

商務特區 市場行情 中醫智庫 醫藥保健 線上教學 入口網站 專家論壇
 
 
 您好  中醫智庫 專家論壇 文章搜尋
 

專家論壇

本區公告

 本站代訂《中國中醫藥信息雜誌》
 「公眾論壇」歡迎大家踴躍投稿!



更多資料

 

選擇分類

 
 
 
 
 
 
 
 
 

快速搜尋

   
首頁 > 專家論壇 > 公眾論壇

上一則 | 下一則
中藥國際化面臨3大問題


資料來源:張景岳中醫藥研究中心   所屬地區:中國大陸

  中藥是中國的國粹,然而在國際市場上,中藥卻始終處於尷尬境地。面對中國加入WTO的新形勢,不少中醫藥業內人士認為,隨著成員國之間關稅壁壘和人為限制的逐步取消,中藥有望在各成員國市場取得與化學藥同等的地位,中醫藥融入世界醫學體系的步伐將加快。但在中藥走向國際化的進程中,有三個方面的問題亟待解決。
一、尋求中醫藥理論的突破。天津天士力集團總裁閆希軍認為,傳統的中醫藥要走向國際化,首先要實現自身的現代化。而中醫藥現代化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涵蓋了從陰陽五行到經絡學說、從複方作用機理到臨床療效、從藥品產供銷到藥材種植等各個環節,而基礎理論的創新處於核心和主導地位。

  與西醫、西藥學比較起來,中醫藥學在深入、精細、量化等方面存在先天不足,難以找到明確的二級學科的邊緣、界限及學科前沿。天士力集團國際貿易公司進出口部副經理武文紅說,西藥的研發路徑是從分子式到物質,而中醫藥則是實證科學,中藥方是通過幾千年的臨床運用總結出來的,在量化和精細方面顯得不足。這是中醫藥尋求突破的一個方面。

  不少業內人士認為,中藥走向國際化,需要樹立"大學科"和"廣相容"的理念,組織多學科人才,運用多學科的理論、方法,加強空間形式和數量關係的研究。記者在三九藥業集團採訪時瞭解到,目前該集團已經研製出電子調配藥物中心等儀器,試圖在中醫藥的量化和精細方面找到突破點。

二、與國際藥品標準全面接軌。目前在國際市場上,每年中成藥銷售額高達100億美元,並仍以年均10%的速度遞增。相比之下,作為中藥發源地的中國僅占很少的市場份額,而且大多是作為原料藥材出口。閆希軍認為,阻礙中藥走向國際化的最大障礙是標準問題。目前國際上沒有通行的關於中藥的標準、規則和表達語言,西方往往用化學藥的標準來衡量中藥。閆希軍說:"我們應該制定中藥生產標準,搶佔標準競爭的制高點,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中藥國際化。"

  原中國中醫研究院院長王永炎認為,中醫藥要儘快建立標準體系,但這個標準必須"以我為主",向世界推廣。有些企業已經作出了積極的嘗試,比如天士力集團,建立了中藥材種植生產規範(GAP)基地、制定了嚴格的中藥提取標準(GEP)、生產管理嚴格按照藥品生產管理規範標準(GMP)進行。但是,總體上說,這個標準還沒有推向世界,為國際所接納和承認。

三、政府、商會、企業應各司其職,做好三個層面的工作。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中藥部劉張林主任認為,要使中藥走向國際化,必須在政府、商會、企業三個層面下功夫。

  對政府而言,
一是要積極推進中醫在國際上合法化,從而帶動中藥的出口;
二是建立中藥不良反應的監測和反應機制;
三是積極促進與國際標準對接,建立一套能被國際承認的標準體系、藥典管理、安全性要求等,推動國際市場接受中醫中藥理念。

  對於商會來說,促進中藥走向國際化肩負著重大的責任,主要體現在加強交流以促進中醫藥在國際上得到廣泛認同、密切關注各國制定植物藥法規的最新動態以及積極培育中藥產品的國際市場等方面。中藥出口一直面臨很高的技術壁壘,例如美國加州曾經用飲用水的標準來鑒定中藥。中國醫保商會正在組織進行的國家級課題"中藥進出口安全性研究"將在5月份組織驗收。該課題已可為國外經銷商及患者提供大量有關安全使用中藥方面的資料,但關於中藥安全性方面的研究仍不太系統,商會還有大量更為具體、深入的工作要做。

  企業是國際競爭的主體。劉張林認為,當前國內中藥生產廠家對國內市場非常重視,但普遍對國際市場開拓力度不大,大多數企業對開拓國際市場的重視不夠。要讓中藥儘快走向國際化,企業應抓緊時間到其他國家特別是歐美國家開展藥品申報、註冊工作,以獲得市場准入的通行證,將我們的中藥產品積極融入其他國家的醫藥體系。劉張林說,中藥在其他國家註冊一般都要三四年的時間,期間的費用會較大,企業應將其列支在研發費用而不是管理費用中。這樣企業才可能在積極進入國際市場方面投入更多的資金。
(新華社記者郭瑩玉;胡 柳 / 中國中醫藥報)



上一則 | 下一則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亞太中醫藥網版權所有‧歡迎接洽轉載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