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醫藥信息

線上展覽

商務特區 市場行情 中醫智庫 醫藥保健 線上教學 入口網站 專家論壇
 
 
 您好  中醫智庫 專家論壇 文章搜尋
 

專家論壇

本區公告

 本站代訂《中國中醫藥信息雜誌》
 「公眾論壇」歡迎大家踴躍投稿!



更多資料

 

選擇分類

 
 
 
 
 
 
 
 
 

快速搜尋

   
首頁 > 專家論壇 > 中國中醫藥信息雜誌

上一則 | 下一則
中西醫結合治療肝硬化失代償期的體會


資料來源:中國中醫藥信息雜誌   所屬地區:中國大陸

韓紅幗 趙曉薇
(甘肅中醫學院附屬醫院 蘭州 730020)

  肝硬化在失代償期常出現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腦病、繼發感染等併發症,而腹水則是最突出的臨床表現。西醫治療主要是採取限制鈉、水攝入,使用利尿劑,通過定期靜脈輸注白蛋白、血漿等,但療效不盡人意。中醫治療則一般通過調理肝脾、活血利水等方法改善肝功能及肝臟微循環障礙,抑制膠原纖維生成或增加肝內膠原吸收等,但因起效較慢,難以在短時間消除大量胸腹水。

  筆者認為,若將西藥支持治療特別是腹腔穿刺放腹水與中藥調理肝脾活血利水之法有機地結合起來,既能在短期內消退胸腹水,又能夠鞏固療效、減少復發、改善患者預後,從而能達到標本皆治的目的。近年來,筆者已用此法治療10餘例患者而獲得長期穩定的療效。

1 典型病例
  楊某,女,70歲,因腹脹、納差、乏力、心悸、氣短、下肢浮腫3月,以“肝硬化失代償期”收入住院。患者因6年前治療痛風曾長期間斷服秋水仙鹼達半年,後因嚴重貧血(HGB:40g/L)而停藥,曾做骨髓檢查未見異常;其間曾間斷輸血和白蛋白以改善貧血。2個月前突然出現腹脹、納差、乏力、心悸、氣短、下肢腫、畏寒、皮膚鞏膜輕度黃染,大便2~3d一行,小便量少。入院查血常規:RBC2.74~4.03x1012/L,HGB60~80g/L,PLT85~150x109/L,WBC2.5~4.0x109/L。生化檢查:白蛋白32.1g/L,球蛋白38.9g/L(白/球=0.83),膽紅素總量 42.5μmol/L,直接膽紅素 13.7μmol/L,間接膽紅素28.7μmol/L,尿素氮 7.44mmol/L,肌酐112.3μmol/L,血尿酸684μmol/L,血糖8.6mmol/L,膽固醇總量2.8mmol/L。肝纖維化指標:透明質酸(HA)532.4ng/mL,層粘蛋白(LN)179.1μg/L,人III型前膠原(hpcIII)133μg/L,IV型膠原(tVC)104.2ng/mL,結合膽酸(SCG)2539.8ng/dl,甲胎蛋白2.3ng/mL。乙肝三系統:丙肝抗體弱陽性。B超示:(1)肝彌漫性病變;(2)腹水(大量),脾大,門靜脈增寬,膽囊炎,膽石症。胸X片示:右側胸腔積液(大量)。入院診斷:中醫:(1)臌脹(脾腎陽虛型);(2)消渴(肝腎虧虛型);(3)痛風(氣滯血瘀型)。西醫:(1)肝硬化失代償期;(2)糖尿病2型;(3)痛風(緩解期)。入院後曾多次會診,排除了血液病、卵巢腫瘤等。

  入院第1週,按肝硬化失代償期治療,西藥給予利尿劑,保肝,間斷交替靜點白蛋白、全血及血漿以提高膠體滲透壓,交替抽胸腹水等,但療效不佳,胸腹水生長迅速,患者夜不能寐。第2週,開始配合中藥治療,以溫陽利濕、益氣活血為治則,方用真武湯合葶藶大棗瀉肺湯加味:制附片10g,茯苓30g,白朮、赤芍各15g,葶藶子30g,大棗10枚,當歸15g,桂枝、乾薑各10g,茵陳、黃耆、黨參各30g,大黃10g。並隨症加三稜、莪朮、鱉甲、阿膠、益母草等,同時配合食療(用赤小豆、薏苡仁、冬瓜皮、蓮子、藕粉等熬粥服,每日適量)。

  經上述中西醫結合治療一月,胸腹水生長速度明顯減慢。由入院時每週抽2次減少到2週抽1次;繼續鞏固治療後腹水消失,少量胸水出院。隨訪半年,患者精神狀態良好,胸腹水消失,生活能自埋。

2 體會
  本病病機首先在於肝脾功能失調,肝氣鬱遏日久,勢必木鬱克土,即所謂“見肝之病,知肝傳脾”。肝脾俱病,肝氣鬱滯,血氣凝聚,隧道壅塞,可見肝脾血瘀症,而“血不利則為水”,最終形成了肝鬱(氣滯)、脾虛、血瘀、水停的本虛標實症。此時,頑固的腹水常常是影響病人生命的元兇,而中藥在迅速消除腹水方面常常顯得力不從心,所以應當採用腹穿排水之法,先治其標,以給中藥調理肝脾、活血利水的治本之法創造時機。隨著中藥治本之法日漸顯效,腹水的漲勢則會得到遏制,直至腹水消失。

(收稿日期:2002-08-15)
摘自《中國中醫藥信息雜誌2003年4月 第10卷 第4期》

亞太中醫藥資訊網 彙編 http://www.aptcm.com/



上一則 | 下一則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亞太中醫藥網版權所有‧歡迎接洽轉載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