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醫藥信息

線上展覽

商務特區 市場行情 中醫智庫 醫藥保健 線上教學 入口網站 專家論壇
 
 
 您好  中醫智庫 專家論壇 文章搜尋
 

專家論壇

本區公告

 本站代訂《中國中醫藥信息雜誌》
 「公眾論壇」歡迎大家踴躍投稿!



更多資料

 

選擇分類

 
 
 
 
 
 
 
 
 

快速搜尋

   
首頁 > 專家論壇 > 中國中醫藥信息雜誌

上一則 | 下一則
濕秘的治療體會


資料來源:中國中醫藥信息雜誌   所屬地區:中國大陸

曹眾毅
(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第一人民醫院 杭州 311200)

  濕秘,是指由濕邪所引起的便秘。筆者按症型分為濕阻胃腸、濕熱阻滯胃腸及氣虛濕阻胃腸3種。現將治療體會介紹如下。

1 濕阻胃腸
  方某,女,38歲,1998年3月8日初診。因便秘半年,在當地醫院治療療效欠佳而來本院門診。症見大便秘結不通,如不服瀉藥則5~8d方能解出少量爛便,伴肢體困倦,胸悶,腹脹,口淡粘膩,舌苔白膩,脈濡。辨證屬濕邪阻滯胃腸,腸道傳導受阻,治宜燥濕行氣通便。以平胃散加減:蒼朮30g,薑厚朴10g,陳皮10g,茯苓10g,薑半夏10g,炒檳榔10g,菜菔子15g,薤白10g,炒枳殼10g。服7劑後大便已通,且成形,餘症均減輕。以上方加減連服20餘劑,大便每日一行,成形,諸症悉除,遂予健脾化濕之劑以資鞏固。

  按:本例為濕邪阻滯胃腸,阻遏氣機,導致升降失常,腸道傳導受阻,糟粕內停,不得下行,從而產生便秘。治當燥濕通便,故以平胃散燥濕。因濕阻氣機,故加檳榔、薤白、菜菔子、枳殼等行氣化濕。濕邪袪除,氣機升降自如,則大便通暢無阻。

2 濕熱阻滯胃腸
  孫某,男,55歲,於2001年5月8日初診。患者嗜煙酒,近1年來便秘,曾服通便之劑而少效,目前靠服瀉藥維持。症見時有便意,但排不出,有時5~6d方解出少量爛便,粘滯不爽,穢臭不堪,便後仍有急滯感,伴口苦口乾,不欲飲,溲赤,診見舌質紅、苔黃膩,脈濡數。辨症屬濕熱阻滯胃腸,治宜袪熱利濕、行氣通便。以連朴飲加減:炒川連5g,薑厚朴10g,焦山梔9g,薑半夏9g,乾蘆根15g,石菖蒲9g,炒枳殼10g,炒檳榔10g,菜菔子15g。服3劑後大便已解1次,口苦口乾已除,再以上方加減連服15劑,大便每日1次,通暢成形,無急滯感,餘症均瘥。

  按:本例患者嗜煙酒,易滋生濕熱,濕熱阻滯胃腸,腸道傳導受阻而致便秘。故以連朴飲加減清熱化濕,以枳殼、檳榔、菜菔子行氣化濕通便,濕化熱清,氣機通暢,則大便自通。

3 氣虛濕阻胃腸
  張某,女,60歲,於2001年6月7日初診。患者1年前因胃癌行胃切除術,術後恢復尚可,3個月前出現大便不暢,曾服麻仁丸、蓯蓉通便液等療效不佳,乃來本院門診。症見大便不暢,臨廁努掙,有時可有少量爛便,便後疲乏,舌質淡紅,苔白膩,脈濡軟。辨症屬氣虛濕阻胃腸,治宜益氣化濕通便。以香砂六君湯加減:黨參12g,生白朮30g,茯苓15g,薑半夏9g,陳皮9g,砂仁5g,薤白10g,炒檳榔10g。服5劑後大便較前通暢,即以上方加減,調理月餘,大便恢復正常。

  按:該患者因胃切除術後,氣虛脾弱,健運失司,濕邪內生,阻滯胃腸,傳導受阻。故以黨參、白朮益氣健脾,而白朮大劑量生用有較好的通便之功,以陳皮、半夏、茯苓、砂仁化濕,佐以檳榔、薤白行氣通便,從而使中氣充足,脾胃強健,濕邪化除,故大便通暢。

4 體會
  筆者認為,對濕秘病的治療,首先要突出一個“濕”字。根據中醫“濕性重濁”、“濕性粘滯”的理論,要針對濕秘之特徵,即大便秘結,或時有便意,而排出艱難,大便不乾燥及爛,不成形,且肛門周圍不易被手紙擦淨。擬定治療原則,當以化濕為先。用藥方面,不論何種症型,筆者均加行氣通便之品,如檳榔、枳殼、薤白、菜菔子等,因其能暢通氣機,有利化濕,故能收到較好療效。。

(收稿日期:2002-05-13)
摘自《中國中醫藥信息雜誌2002年11月 第9卷 第11期》

亞太中醫藥資訊網 彙編 http://www.aptcm.com/



上一則 | 下一則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亞太中醫藥網版權所有‧歡迎接洽轉載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