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醫藥信息

線上展覽

商務特區 市場行情 中醫智庫 醫藥保健 線上教學 入口網站 專家論壇
 
 
 您好  中醫智庫 專家論壇 文章搜尋
 

專家論壇

本區公告

 本站代訂《中國中醫藥信息雜誌》
 「公眾論壇」歡迎大家踴躍投稿!



更多資料

 

選擇分類

 
 
 
 
 
 
 
 
 

快速搜尋

   
首頁 > 專家論壇 > 中國中醫藥信息雜誌

上一則 | 下一則
對經絡和經絡學說概念的認識


資料來源:中國中醫藥信息雜誌   所屬地區:中國大陸

馬鐵明 任 路
(遼寧中醫學院 沈陽 110032)

1 傳統概念只是一種推理工具
  經絡學說的重點內容是“經絡”概念的形成和作用的表達。圍繞經絡的形成似已達成共識,即經絡的形成是古人通過獨特的醫療實踐、結合部分解剖知識等創建的,但這不等於說經絡就是一個實體。經絡應當是客觀加主觀的產物,所謂客觀就是古人模糊的解剖學知識,而所謂主觀就是古人對人體內在相互關係的認識,二者結合才形成了古人的經絡觀。具體地說,經絡應當是在實體(血管、神經、肌腱等)的基礎之上建立的仿血管、神經、肌腱等功能的一種功能通道,同中醫學的“臟腑”概念一樣,既類似現代解剖器官和組織,又不完全等同之。既有物質的一面,又有功能的一面,並藉以解釋人體體表與內臟、上下與內外之間的特定聯繫以及氣血運行的途徑,從而形成了經絡學說的主要內涵。

  對任何一條經絡具體循行的描述,都是古人根據臨床實際治療結果的一種推測,是由外揣內的結果,也是闡釋治療作用途徑的一種模式圖,它是在實踐中逐漸完善而來的。如肝經有支脈夾胃而行,可以推斷是古人採用所謂位於肝經上的的穴位可以治療部分胃病,從而推斷肝經應當有支脈和胃相聯,否則實踐中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法在理論上就解釋不通了。結合當時的認識水平分析,說明古人對經絡作用的重視程度遠大於其解剖學意義,即經絡學說的精髓在於其中所揭示的人體上下內外聯繫的規律,而非經絡如何走行。

  臨床實踐以及實驗研究發現的經絡及循經感傳現象等不應當成為經絡存在的一個依據,它只是從現代研究角度證明古人建立在宏觀基礎上的經絡學說確實具有指導臨床的作用,驗證了古人對人體體表、內臟規律認識的正確性。換個角度講,即便經絡與人體已知結構的已知功能和已知結構的未知功能甚至可能還有未知物質(或結構)的未知功能等有關,也不應當認為那就是發現了經絡。正如現在對中醫“心”等臟器功能的研究,不管研究如何精深,也不會認為現代醫學闡述的“心臟”就是中醫的“心”一樣,這些基本概念不應混淆,因此不應當就經絡研究經絡。

  經絡模式圖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是對人體內在規律的高度概括,而且現在仍可以藉助古人的這種認識來研究人體的奧秘以及治療疾病。這充分反映了古人智慧的超前性。但是作為一種歷史的產物,也不可避免地表現出古人認識的局限性。如腧穴定位多是指體表定位,而針刺時則必須根據穴位解剖、患者的機能狀態等選擇不同的角度、方向和深度等才能取得較好的療效,因此腧穴的深淺、大小,以及與經絡的關係就始終是變化莫測了。針灸理論中此類模糊的問題頗多,我們不可以把古人認識的不足當作深奧,應當說針灸難以脫離經驗醫學的框框也多因此類問題。所以,必須明確:經絡學說是古人在認識人體規律過程中,在科學技術手段受到限制時藉助哲學等方法對人體的一種演繹,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不是一成不變的。如果我們今天非要將之固定化、完美化,並要尋找古人發現的“經絡”,未免有“膠柱鼓瑟”之嫌。

2 發展須建立在療效基礎之上
  隨著人類認識水平的不斷發展,經絡學說的基本內容也在逐步發展完善。漢墓帛書和《黃帝內經》對經絡的不同描述就是最好的例證,其後,歷代醫家對經絡學說更是各有發揮,經絡的內涵也隨之在不斷地發展變化。如果將中醫硬性地劃歸為古代醫學,或者是不可更改的“超現實”醫學,這樣的認識似乎並不符合人類認識的發展規律。

  經絡學說是古人在臨床實踐的基礎上針對人體的各種生理、病理現象的一種認識和解釋,是對人體內在規律的總結,其核心是建立了經絡理論闡述機體的內在聯繫以及標本、根結等理論強調四肢與頭身部的特殊關係。這種觀點從不同的角度闡述了古人對人體內在規律的認識,既反映了人體的複雜性,也表明了經絡學說在認識人體過程中的不確切性和模糊性。

  實質上,人體是一個大量線性關係與非線性關係廣泛混雜的整體,其中的非線性問題是生命科學的關鍵。雖然古人由於認識水平的原因,不可能提出多元的觀點,但卻在獨特的醫療實踐中發現了許多非線性的問題,如十二經絡循行走向規律相對的標本、根結等規律的發現就是最好的例子。因此,應當在現代科學的指導下,重新搭建表述規範、結構嚴謹的經絡學說的概念,在古代認識的基礎上逐漸填充現代的科學認識,要正確地對古代認識進行揚棄,使迄今為止的經絡研究與認識統一起來。只有這樣,才可以將古人的經絡理論真正作為一種人體認識來總結,並和現代科學更好地融合。

  兩千多年前的針灸融入了當時社會一切發展的、先進的東西,成為最具生命力的醫學,才流傳至今。今天的針灸同樣應當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把社會中一切發展的、進步的都融合於一體,才具有生命力和傳統意義,否則只能叫古代針灸。現代經絡學說應當建立成為在古代經絡學說的主線上,可以隨現代科學的發展而不斷修正、不斷完善的理論體繫,在充分完善其功能作用的同時,探索其物質基礎,這樣才有助於針灸學術的發展,才有助於現代的針灸研究。

(收稿日期:2002-04-29)
摘自《中國中醫藥信息雜誌2003年1月 第10卷 第1期》

亞太中醫藥資訊網 彙編 http://www.aptcm.com/



上一則 | 下一則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亞太中醫藥網版權所有‧歡迎接洽轉載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