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醫藥信息

線上展覽

商務特區 市場行情 中醫智庫 醫藥保健 線上教學 入口網站 專家論壇
 
 
 您好  中醫智庫 專家論壇 文章搜尋
 

專家論壇

本區公告

 本站代訂《中國中醫藥信息雜誌》
 「公眾論壇」歡迎大家踴躍投稿!



更多資料

 

選擇分類

 
 
 
 
 
 
 
 
 

快速搜尋

   
首頁 > 專家論壇 > 公眾論壇

上一則 | 下一則
李積敏中醫疑難病學術思想之初探


資料來源:讀者提供   所屬地區:中國大陸

陝西咸陽中醫疑難病研究所 副主任醫師 廖藏典

內容提要:
  本文初步闡述了李積敏(慎言)在中醫疑難病概念及範疇、中醫疑難病學的定義及研究範圍、創建中醫疑難病學科理論體系的意義等方面的學術思想。進一步闡述了李積敏創立中醫疑難病學科,是發展中醫學的戰略措施的觀點。
  
主題詞:
疑難病 中醫疑難病學 李積敏(慎言) 學術思想
    
  李積敏、字慎言,號淡園主人。中醫疑難病學科創始人及中醫疑難病學理論奠基人,著名中醫婦科疑難病專家,清醫家李世泰第七世孫,清.光裕堂第七代傳人。臨床擅長治療子宮腫瘤、子宮內膜異位症、外陰白色病變、不孕症、乳腺增生病等各種婦科疑難病症,並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慎言先生長期從事中醫疑難病學科理論及臨床研究,提出"創建中醫疑難病學科理論體系"學術思想,提出中醫婦科疑難病"腎虛血淤"病機理論,這些理論對中醫疑難病學科的建立、發展與進步均作出了卓越的貢獻。現就對李積敏(慎言)中醫疑難病學術思想作一點初步探討,供廣大同道參考。
    
1、中醫疑難病的概念及範疇
  論及建立中醫疑難病學科,首先應搞清幾個基本概念,諸如什麼是中醫疑難病,中醫疑難病的範疇等等。疑難病是中醫學術常用的一個比較古老傳統的概念,具有中醫辨治兩方面的特點,範圍頗廣,概念比較籠統,臨床各科都有不少疑難病,但均是指中醫範圍內的疾病而言,因此,中醫疑難病常可簡稱為疑難病,疑難病也即指中醫疑難病。關於疑難病的概念,自古至今論述頗多,但一致未能取得統一認識或意見。從"疑難病"字面意義上講,"疑"主要是指辨證方面而言,症狀紛雜或罕奇,證候疑惑,病機複雜,致使辨證難明,診斷難定。"難"主要是指治療方面而言,或診斷不明,無法治療;或診斷已定,療效不佳,甚至治療無效。在古代《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等眾多的中醫經典著作中,對一些醫家困惑不解,療效
不佳、預後不良的疾病,多用"難治"、"難已"、"不可治"、"不治"、"死不治"、"逆證"、"死證"等概念來描述,這些均有"疑難病"的類似概念。隨著時間的推移,現代科技的進步,中醫學科自身也得到進一步的發展,有關疑難病證治的臨床報導及概念的理論探討越來越多。眾多中醫學者從各自不同的思想、觀點、認識理解及視角出發,對疑難病的概念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李積敏(慎言)的有關中醫疑難病論述。
  
  李積敏認為中醫疑難病具有以下幾個特徵:
(1)臨床表現繁多紛雜、罕奇。病人身患多種疾病,臨床表現繁多紛雜而疑似,或症狀體徵奇特罕見,因而難以進行辨別,診斷與治療。
(2)病因病機錯綜複雜。病人臨床常虛實互見、寒熱錯雜、外感內傷、表裏同病、新病宿疾交織等。
(3)證型難分難辨。患者症狀紛雜,或病機複雜,或症狀奇特、少見,證候疑惑,認識不清,猶豫不決,診斷上難以定論。
(4)臨床治療效果不佳,預後不良,或無效。臨床上病程漫長,邪盛正衰,久治不癒,療效不佳;或病情複雜,治療難收預期效果,其預後不良;或診斷易定,辨證易明,但目前尚無特效療法或方藥,因而無法治療或治療無效。
(5)與西醫難治病範圍不盡相同。疑難病除難治外,還有辨證診斷不易方面的含意;難治病是一個比較新的概念,多指現代醫學領域中的疾病,診斷不難,難在醫學界公認沒有好療法或療效不佳,以難治為主要特點。中醫疑難病與西醫難治病既有聯繫又有區別,有些疾病,中醫、西醫專家均認為屬於疑難病或難治病;有些疾病西醫認為是難治病,但對中醫來說正是其專長;而有些疾病屬中醫的疑難病,西醫卻不認為難治,有的已經解決或正在解決。綜上所述,李積敏給疑難病這樣一個描述:"疑難病是指在醫學發展過程中的某一時期內,學術界所公認的,具有診斷辨證難、臨床治療難等特點的臨床各科疾病的總稱。

  "中醫疑難病的範圍很廣,臨床各科均有不少疾病屬於疑難病範疇。但對疑難病的範圍,古今尚無統一認識,而且對某些疑難病的看法也不統一,因此要準確劃分疑難病的範圍,目前是比較困難的,有待學術界進一步探討研究。
  
2、中醫疑難病學的定義及研究範圍
  自從李積敏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提出"創建中醫疑難病學科理論體系"學術思想後,中醫學術上第一次出現了"中醫疑難病學"這個學術新概念,李積敏也被學術界公認為中
醫疑難病學科創始人及中醫疑難病學理論奠基人。李積敏給"中醫疑難病學"下了一個科學的定義:"中醫疑難病學是在中醫理論指導下,對疑難病的發生、發展、轉歸、辨證治療及護理,預防保健等方面進行系統研究的專門學科。"中醫疑難病學是以中醫基礎理論為其指導思想,並吸收現代醫學科學對疾病的認識的先進內容,進行系統的整理和研究。它是中醫學的一個分支學科,其研究範疇僅限於疑難病範圍。其研究內容為:
(1)研究疑難病的發生原因;
(2)研究疑難病的發展狀況;
(3)研究疑難病的轉歸機理;
(4)研究疑難病的臨床辨證治療;
(5)研究疑難病的臨床護理;
(6)研究疑難病的預防及保健。
其研究方法是應用傳統醫學與現代科技結合,進行理論與臨床綜合研究。
  
3、創建中醫疑難病學科理論體系的意義
  李積敏"創建中醫疑難病學科理論體系"學術思想,對於發展中醫學術,提高中醫在世界醫學臨床中的地位,推進中醫學術國際化進程,提高中醫藥的社會效益及經濟效益,保障人類身體健康等方面均有著重要意義和作用。
(1)開展中醫疑難病學研究,可推動中醫學術發展與進步  中醫疑難學科理論體系是中醫理論體系的一個組成部分,而且還進一步發展和完善了中醫理論體系。明代醫學家張景岳"醫不貴能癒病,而貴能癒難病"的思想,深刻地說明了辨治疑難病是學術水平及技術水平的標誌。縱觀中醫發展史,凡在學術上有所建樹者,不是在理論上有所突破,就是對疑難病的診療上有所突破,或建立新方新法,或臨床療效卓著。如果加強對中醫疑難病學科研究,提高診治疑難病的臨床整體水平,使諸多疑難病迎刃而解,這將推動中醫學術發展與進步,使中醫學術達到一個嶄新的階段。  
(2)開展中醫疑難病學研究,是臨床實踐的需要
  中醫疑難病學科理論體系的基礎,是中醫治療疑難病臨床實踐的總結。加強中醫疑難病研究,發掘整理前人積累的防治疑難病的臨床經驗及診治疑難病的理法方藥,又不斷創造新的理論,發明新的療法及方藥,從而建立中醫疑難病學科理論體系,用這個理論體系,又去指導中醫疑難病臨床實踐,可避免盲目實踐、重複研究,節省人力物力,從而可迅速推動疑難病辨治出現新局面,使疑難病防治整體水平提高,促進中醫學向前發展。  
(3)開展中醫疑難病學研究,是發展中醫學的戰略措施
  任何一種學科的存在,均是由它所產生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而決定地。醫學科學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是由它的臨床療效所決定地,臨床療效是一切醫學的核心問題,沒有臨床療效,醫學也就沒有了生命力。中醫學歷數千百年而不衰,也正因為它是具有顯著的臨床療效。現代人類有一些疾病,不但對人們的身體健康造成極大的危害,甚至影響到政治、經濟、文化及社會的發展。而所有各種醫學均苦無良法,或療效不佳,如果中醫在防治這一類疑難病領域中有所突破、有所進步,或者在某方面明顯高於其他醫藥學,其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就會明顯提高,由此而產生的重大意義及深遠的影響力,也是可想而知的。積極發展中醫疑難病學科,解決一些世界性的醫學難題,那麼中醫學將會引起全球醫學界的高度重視和普遍關注、也必將推動中醫藥人才交流,擴大中藥材國際貿易,推動中醫學國際化進程,使中醫學成為全球入類共同財富,並將推動世界醫學的進步與發展。
  
  疑難病不是現在才有的,它是從醫學誕生之日起,就廣泛存在著的。這些醫學難題迫使歷代醫學家們去苦苦鑽研探索,尋求解決方法,醫學也是在這探索追求中不斷的發展和進步。李積敏(慎言)從臨床實際出發,總結歷代中醫學家的經驗,從發展中醫藥學的戰略高度,提出"創建中醫疑難病學科理論體系"學術思想,我們傳統醫學工作者沿著這個思路,加強研究與探索,將會給古老的中醫藥學創造一個美好而燦爛的未來。



上一則 | 下一則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亞太中醫藥網版權所有‧歡迎接洽轉載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