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論壇
|

|
本區公告
|
|
|
|
|
首頁 > 專家論壇 > 中國中醫藥信息雜誌
華蟾素穴位注射治療頑固性呃逆40例

資料來源:中國中醫藥信息雜誌
所屬地區:中國大陸
 來俊英 周生臻 何恩梅
(山東省莒縣人民醫院 莒縣 276500)
1998年2月~2002年2月,筆者採用華蟾素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療頑固性呃逆40例,取效頗佳,現報導如下。
1 臨床資料
觀察對象均為本院住院病人,均為原發病併發呃逆,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全部病例均呈持續性呃逆,呃逆連聲,影響飲食和睡眠,病程長者7d,短者3d,均經其它方法(中藥口服、壓耳穴等)治療無效或效果不佳。治療組(華蟾素穴位注射組)40例中,男31例,女9例;年齡25~35歲者2例,55~65歲者22例,65歲以上者16例;病程5d以上者23例,3~5d者17例;原發病為腫瘤者28例,腦梗死者8例,其它病者6例。對照組40例中,男34例,女6例;年齡25~35歲者3例,55~65歲者24例,65歲以上者13例;病程5d以上者25例,3~5d者15例;原發病為腫瘤者25例,腦梗死者6例,其它病者8例。兩組在性別、年齡、病程等方面,經統計學處理,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療方法
治療組以單側足三里穴(左右均可),用同身寸取穴取穴,常規消毒穴位部皮膚,抽取華蟾素注射液(安徽金蟾藥業總公司生產)2ml,垂直快速進針,患者有酸麻脹痛感後,抽取無回血,推進藥液,拔針即可。
對照組用同樣方法,取同一穴位,生理鹽水1ml+654-2 1ml穴位注射,方法同治療組。
3 結果
3.1 療效判斷標準
痊癒:穴位用藥10min後呃逆減輕並逐漸消失,不再發作。無需重複用藥,住院期間不再發作者。有效:穴位用藥10min後呃逆減輕,間隔時間延長,住院期間需重複用藥者。無效:穴位用藥後症狀無明顯改善,需重複用藥才減輕者。
3.2 臨床療效
治療組40例中,用藥後呃逆全部消失,痊癒40例,總有效率為100%。對照組50例,痊癒14例,顯效19例,無效7例,總有效率為80%。治療組均在1次用藥後症狀消失,無復發,治癒率明顯高於對照組,兩組療效有顯著差異(P<0.05)
4 典型病例
王某,男,58歲,住院號168575,於2001年11月13日入院。病人患原發性肝癌,病史1年半。曾在省腫瘤醫院行介入治療3次。現因臨床症狀加重,腹脹,噁心嘔吐,不欲飲食而入本院腫瘤科,擬行介入治療,入院後予控制感染、支持療法,用藥後病情穩定,臨床症狀減輕,能進飲食,第3天出現逆,初起尚輕,繼則呃逆聲不斷,影響飲食和睡眠。給予耳穴貼壓,取肝、膽、膈、胃、內分泌、腎上腺等穴,呃逆間隔時間延長,但效果不明顯。2d後又給予中藥內服(丁香杮蒂湯加味)3劑,症狀仍無明顯改善。患者精神萎靡,不能正常進食,即給予華蟾素2ml右側足三里穴位注射,用藥10min後呃逆逐漸減輕,15min後呃逆消失,共住院18d,至出院呃逆未再發。
5 討論
中醫學認為,呃逆是氣逆上沖,喉間呃呃連聲,聲短而頻,令人不自主的病症,西醫認為呃逆由於膈肌痙變所致。這一症狀可以單獨存在,也可見於其它疾病中。中醫認為在重病中伴發呃逆者往往癒後不良。
中醫學認為本病的發生由飲食不節,過食生冷,胃陽被遏,寒氣蘊蓄中焦,或過食辛熱,燥熱內盛,陽明腑實,氣不順行,致氣逆動膈而成,亦因情志不和,惱怒抑鬱,氣機不利,肝氣橫逆犯胃,或氣鬱化火,胃失和降而發。
足三里穴乃足陽明胃經的合穴,合者,謂江河水流匯入湖海,是經氣由此深入,進而匯合入臟腑的部位。詃穴對胃腸功能有雙向調節作用,調節內臟植物神經,通過平滑肌傳導波,作用於膈肌,使痙攣的膈肌趨於正常。該穴能和胃降逆平膈,是治療呃逆的主穴。
華蟾素以中國道地野生藥材-中華大蟾蜍為主要原料,採用現代製藥技術精製而成,《本草綱目》載其“辛涼有毒,主治陰蝕疽癘惡瘡”。現代藥理研究表明其對肝癌、胃癌、結腸癌的腫瘤細胞有直接殺傷作用,並有良好的免疫調節作用,能提高體液免疫和免疫功能,具有顯著的抗病毒作用。本藥治呃逆的藥藥理機制尚不清楚,筆者認為,其作用可能是調節免疫功能,通過足三里穴對胃腸膈肌的調節及對內臟植物神經的調節來共同完成的。該藥穴位注射治療呃逆效果確佳,且副作用小,病人容易接受,宜於臨床推廣。
(收稿日期:2002-05-23)
摘自《中國中醫藥信息雜誌2002年11月 第9卷 第1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