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論壇
|

|
本區公告
|
|
|
|
|
首頁 > 專家論壇 > 中國中醫藥信息雜誌
中醫藥治療子宮肌瘤186例

資料來源:中國中醫藥信息雜誌
所屬地區:中國大陸
 姜 永 謝平生
(中國中醫研究院特色醫藥合作中心 北京 100700)
子宮肌瘤為良性腫瘤,由平滑肌和結締組織構成,是女性生殖器中最多見的腫瘤,屬中醫“癥瘕”範疇,其病因與長期的雌激素刺激有關。筆者自1996~2000年,運用中醫活血化瘀、消癥散結、調補沖任之法,以中藥製劑宮舒寧膠囊及瘤消湯,治療子宮肌瘤 186例,取得了較好的療效,現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 186例患者均來自特色醫藥合作中心門診,年齡在23~56歲之間,以35~40歲最多見;病程最短者4個月,最長者10年。根據病史、體徵及B超檢查確診,且所有患者均經過2次以上的B超確定肌瘤的大小及部位,並作為療效觀察的主要指標。
1.2 臨床表現
大多數患者表現為月經改變,其中36例月經正常,144例月經增多,或伴有經期延長,或周期縮短;6例月經量少,周期延長。多數伴有血塊,色暗,少腹痛或下墜痛。體徵主要為腹部腫塊及陰道雙合診檢查觸及包塊。伴不孕症68例。舌淡或紫黯,脈沉弦。
1.3 中醫辨症
中醫分型以氣滯血瘀為主要症型,或伴有氣虛、血虛、腎虛及痰阻等不同症型。病程短的患者多伴有煩躁、易怒及經前期乳脹、痛經等肝鬱氣滯表現;病程長者多伴有頭昏、乏力、失眠、面色蒼白等氣血不足之象;病史長,長期治療效果不佳者,多伴有痰阻之症。
2 治療方法
全部病例均運用宮舒寧膠囊(中國中醫研究院中醫門診部中藥製劑)治療,每次6~8粒,每日3~4次,非經期服用,3個月為一療程。經期量多者,經期加服瘤消湯,水煎服,每日2次。
宮舒寧膠囊基本方:穿山甲10g,赤芍12g,乳香10g,沒藥12g,黃耆15g,當歸15g,牛膝30g,夏枯草15g,桂枝10g。以上部分藥經水煎濃縮至浸膏,再與其它研末粗粉部分混勻、乾燥、粉碎成細粉,裝膠囊,每粒0.5g。
瘤消湯基本方:續斷10g,黑蒲黃12g,茜草12g,龍骨12g,海螵蛸12g,牡蠣10g,益母草20g,血餘炭15g。加減:氣血不足者加阿膠、白芍;腎虛者加熟地黃、山茱萸;痰阻者加白芥子、浙貝母。
3 療效標準
臨床治癒:所有症狀全部消失,B超復查肌瘤消失;顯效:症狀明顯改善,B超提示肌瘤縮小;有效:臨床症狀改善,肌瘤控制生長,大小無變化;無效:症狀無改善,肌瘤繼續生長。
4 治療結果(見表1、表2)
表1 臨床療效〔例(%)〕
年齡 | n | 臨床痊癒 | 顯效 | 有效 | 無效 | 總有效率(%) |
22~35歲 | 61 | 12(19.67) | 33(54.1) | 10(16.39) | 6(9.82) | 91.93 |
35歲以上 | 125 | 20(16.00) | 61(48.8) | 35(28.00) | 9(9.7) |
表2 臨床症狀改善情況分析
臨床症狀 | 治療前例數 | 治療後緩解例數 |
月經量多 | 144 | 125 |
月經經期延長 | 106 | 94 |
周期縮短 | 86 | 78 |
少腹痛 | 60 | 55 |
尿頻、尿急 | 54 | 49 |
繼發貧 | 42 | 37 |
5 討論
子宮肌瘤屬中醫“癥瘕”範疇,其論述最早見於《靈樞‧水脹》,“石瘕生於胞中,寒氣客於子門,……日以益大,狀如懷子,月事不以時下,皆生於女子,可導而下。”其治療首見於《金匱要略》,“婦人宿有癥病,所以血不止,其癥不去故也,當下其癥,桂枝茯苓丸主之。”中醫認為其生成不外經期產後,或內傷生冷,或外受風寒,或憂思傷脾或積勞體弱而致瘀血留滯。治療以活血化瘀為大法。筆者根據中醫理論結合現代醫學研究及本病的特點,認為本病以瘀血為果,而沖任不固,肝鬱氣滯,寒凝痰阻為因,治療在活血化瘀的同時需加以調補肝腎、散寒化痰之品,宮舒寧膠囊即因此而設。方中穿山甲、赤芍、乳香、沒藥等活血消癥;黃耆、當歸補益氣血;桂枝溫經散寒通絡;夏枯草祛痰,軟堅散結。諸藥配伍,既活血化瘀、軟堅散結、散寒通絡,又兼調補肝腎、氣血,以防攻伐太過。臨床用於各種類型的子宮肌瘤,特別對黏膜下肌瘤療效更為明顯,而且臨床長期使用無毒副作用。因為肌瘤的生成是一個慢性的過程,筆者認為,3個月為一療程是最基本的,有的患者甚至需要2~3個療程。另外配合經期保健,消除顧慮及減少緊張情緒對治療此病有積極的作用。
(收稿日期:2002-06-10)
摘自《中國中醫藥信息雜誌2003年1月 第10卷 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