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論壇
|

|
本區公告
|
|
|
|
|
首頁 > 專家論壇 > 中國中醫藥信息雜誌
柴葛解肌湯治療小兒時行感冒療效觀察

資料來源:中國中醫藥信息雜誌
所屬地區:中國大陸
 劉初生,趙麗俠(北京市宣武中醫院,北京 100050)
柴葛解肌湯出自《傷寒六書》,為解表方劑,有解肌清熱之功效,臨床常用來主治因感冒風寒,鬱而化熱所致發熱甚,惡寒輕,頭暈頭痛,身痛無汗,咽痛咳嗽,舌尖紅,苔薄黃,脈浮者。2004年11—12月期間,本市發生局部流感流行,表現突然起病,在中小學和幼稚園短期內出現大量發熱等症狀相似患兒,臨床主要表現為發熱甚,惡寒輕,無汗,身痛乏力,頭暈頭痛,咽痛乾咳,便乾心煩等。筆者採用柴葛解肌湯加減對30例患兒進行臨床觀察,瞭解經方對流感的療效,現總結如下。
1 臨床資料
30例流感患兒均來自我院門診,其中男14例,女16例。年齡分佈:1~5歲4例,6~12歲21例,>12歲5例。病程:發熱1d者13例,2d者6例,3d者9例,4d者2例。臨床表現:體溫<38.5℃者11例,≥38.5℃者19例;伴有惡寒21例,頭痛23例,頭暈20例,無汗26例,身痛乏力16例,咽痛24例,乾咳20例,心煩18例,便乾15例,舌尖紅21例,苔薄黃13例,苔黃/黃膩16例,脈浮19例,脈細11例。理化檢查:WBC均在(2300~7800)×109/L之間,N68%~86%,L13%~26%;胸透/胸片均正常。
2 治療方法
30例患兒均予柴葛解肌湯加減,基本組成為:柴胡6g,葛根9g,黃芩6~9g,羌活3~6g,白芷3~6g,桔梗6g,生石膏15g,蘆根15g,薄荷6~9g(後下),金銀花6~9g,生甘草3g,生薑2~3片。常規煎煮取汁300~500mL,少量頻服,同時予溫粥頻服,忌生冷油膩之品。體溫>38.5℃者,可加用退熱藥,均未予口服或靜點抗生素和抗病毒藥物。
3 結果
患兒服藥後體溫恢復正常所需時間:1d者5例,2d者12例,3d者11例;患兒服藥後主要症狀基本消失所需時間:2d者4例,3d者14例,4d者12例。
4 討論
小兒時行感冒,現代醫學稱為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中醫認為乃“疫病”之邪,屬風溫病範疇,多因氣候暴冷暴熱,感受非時之氣,從口鼻而入,蘊鬱肺胃二經,外達肌表,滯於經絡所致,表現為肺胃及全身症狀,且發病急驟。本組30例患兒均為突然起病,表現為發熱,其中19例為高熱,大部分患兒還伴有微惡寒、無汗、頭暈、頭痛、身痛乏力、咽痛乾咳、心煩便乾、舌尖紅、苔薄黃或黃、脈浮或細等症狀,屬太陽經風寒未解,已漸次傳入陽明,風寒郁於肌腠化熱之證,故選用具有解肌清熱功效的柴葛解肌湯。方中以柴胡、葛根解肌退熱為君藥;羌活、白芷助柴葛解肌表,並除諸痛;黃芩、生石膏清泄肺胃之熱;金銀花、薄荷疏散風熱;桔梗、蘆根宣肺利咽,共奏解表清熱之功。30例患兒服用柴葛解肌湯後表現為退熱快,主要症狀短時內消失,取得較滿意療效。筆者認為,小兒感冒尤其是時行感冒,多為風寒未散,已入裏化熱,或裏熱內蘊,複感風寒,形成寒熱夾雜之證,如單用辛涼解表往往汗出不透,熱退不佳;僅用辛溫解表,又汗出多而熱不解,並易傷津。故宜辛涼辛溫並用,同時還要注意的是純用解表藥,常常一出汗熱就退,汗過後熱又複升(西藥退熱藥尤其明顯),如在解表的同時,佐以清裏藥,可使表裏雙解,熱退而不復升,柴葛解肌湯正是辛涼辛溫並用,兼有清裏熱的臨床療效較好的方劑之一,臨床值得一試。(收稿日期:2004-03-30)
文章來源:《中國中醫藥信息雜誌》2005年1月第12卷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