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醫藥信息

線上展覽

商務特區 市場行情 中醫智庫 醫藥保健 線上教學 入口網站 專家論壇
 
 
 您好  中醫智庫 專家論壇 文章搜尋
 

專家論壇

本區公告

 本站代訂《中國中醫藥信息雜誌》
 「公眾論壇」歡迎大家踴躍投稿!



更多資料

 

選擇分類

 
 
 
 
 
 
 
 
 

快速搜尋

   
首頁 > 專家論壇 > 中國中醫藥信息雜誌

上一則 | 下一則
電針結合運動療法治療脊神經後支綜合征體會


資料來源:中國中醫藥信息雜誌   所屬地區:中國大陸

陳億民 (杭州市蕭山區第一人民醫院,浙江 杭州 311201)

  2000年1月--2003年10月,筆者採用局封和電針結合運動療法治療脊神經後支綜合征取得滿意療效,現將體會介紹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104例均為本院診治患者,其中男性56例,女性48例,年齡17--52歲,病程2d--23個月。
1.2方法
1.2.1局封 患者俯臥位,取華佗夾脊穴(以壓痛點來確定節段),常規消毒,予2%利多卡因局麻後,用腰穿針垂直進針至橫突根部上緣皮質,而後注入2%利多卡因加強的松龍混合液6~8mL。51例使用局封治療。

1.2.2電針結合運動療法 取胸12到腰5華佗夾脊穴,配合患側環跳、殷門、承扶、委中,用30號1.5~3寸毫針向脊柱方向斜刺進針,刺入1.5~2.5寸,出現臀部、尾骶部及大腿後側放射感後留針,採用LH--402型韓氏穴位神經刺激儀(HANS)2~4Hz的連續疏密波留針30min,1次/d,7d為1個療程;並且對急性期過後及慢性腰痛患者,每日進行williams腰部鍛煉和腰脊肌強化訓練,一般療程應在1個月以上。53例應用電針結合運動療法治療。

1.3療效評定標準
  臨床治癒:治療後自覺疼痛症狀消失,局部無壓痛,3個月內無復發,恢復正常工作。好轉:治療後自覺疼痛症狀明顯好轉或消失,局部無壓痛,半月內無復發,但3個月內有不同程度復發,或再次治療者。無效:治療後無明顯改變。

2結果
  局封組:臨床治癒20例,好轉20例,無效11例;電針結合運動療法組:臨床治癒35例,好轉15例,無效3例。

3討論
3.1腰脊神經後支致腰痛機理
  脊神經後支脊神經發出,在下位脊椎橫突上緣、上關節突的外側向後下走行,以30度角分為內、外側支。內側支經下位椎體橫突根部及上關節突外側向下經骨纖維管,下行三椎體,在中線附近穿深筋膜至皮下,支配下位棘突及1~2個節段的小關節、筋膜和韌帶。外側支向外下走行發出小關節支、骶脊肌支。在病理情況下,腰背部外傷、勞損和腰背肌力量的減弱都可以使腰背肌、筋膜、韌帶等組織出現出血、水腫、滲出等病理改變,使肌肉痙攣,且在修復過程中纖維化、機化、粘連致脊神經後支行經的多處骨性纖維管缺乏彈性而易被撕裂,使孔道變形,並進一步狹窄,甚至緊鎖而擠壓神經,導致肌肉痙攣,出現腰痛或腰痛加重及下肢放射痛;另外,此類機械壓迫造成神經內毛細血管通透性增高、水腫,影響神經的營養。病變失治,可出現脊神經後支的多個關節突不穩,椎間盤變性,不但脊柱失去穩定,還會出現神經源性關節炎、腰椎退變,甚至椎體滑脫。

3.2電針及運動療法治療機理
  利用2~4Hz連續波形電針華佗夾脊穴,既促進B—EP釋放、提高痛閾值,促進內源性嗎啡肽釋放、水解或轉化鉀離子、組織胺、5-羥色胺、緩激肽等致痛物質,達到鎮痛作用,又解除脊神經後支的壓迫及無菌性炎症,調節並加速受損神經後支的功能恢復;另外,電針能改善局部組織特別是神經內毛細血管血供,改善微循環,緩解肌肉痙攣,從而達到治療目的。運動療法不僅有利於恢復腰背肌張力和肌力、去除腹部多餘脂肪、維持腰腹平衡、恢復正常工作和運動,而且對於慢性腰肌勞損患者,利用腰背肌強化訓練和williams腰背伸展訓練,可緩解肌肉痙攣、改善椎間盤營養、減輕關節突關節張力、避免勞損、糾正脊柱異常活動、提高脊柱活動度、穩定脊柱節段。再結合現代醫學模式,在疾病治療過程中重視心理、社會因素,加強心理治療和背部健康教育,使患者達到較好的遠期療效,防止復發。在本統計資料中,電針結合運動療法,其治癒率顯著優於單純局封治療(P<0.01)也得到證明。

  局封治療脊神經後支綜合征,雖然也能起到局部抗炎、鎮痛作用,解除神經纖維管的無菌性炎症,緩解肌肉痙攣,但腰椎脊神經後支自胸12~腰5可發生多節段的卡壓,易出現定位不正確,療效不佳;脊神經後支分前、後支,局封後往往只阻滯某一支而殘存部分症狀;局封治療起效較快,症狀緩解迅速,但療效持續時間較短,往往需多次治療,而且容易復發。因此,在本次臨床觀察中,局封只在好轉率中占的比例較多(P<0.05)。

來源:《中國中醫藥信息雜誌》2005年3月第12卷第3期



上一則 | 下一則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亞太中醫藥網版權所有‧歡迎接洽轉載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