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家論壇 
                 | 
               
	 
                | 
                     
                 | 
               
              
                | 
                   本區公告 
                 | 
               
              
                | 
 	
 
 |   
                          
             | 
	  | 
	  | 
               
首頁 > 專家論壇 > 中國中醫藥信息雜誌
推拿結合中藥治療小兒感染後脾胃虛弱證
  
 
                    
                  
資料來源:中國中醫藥信息雜誌  
所屬地區:中國大陸
    焦慧霞、何富強(寶雞市陳倉區婦幼保健院,陝西 寶雞 721300) 
 
  自2000年以來,筆者應用推拿配合內服中藥治療小兒感染後脾胃虛弱證80例,取得較好療效,現總結報導如下。 
 
1 臨床資料 
  所有病例為本院門診患兒,均符合文獻診斷標準。80例中男48例,女32例;1~3歲46例,4~6歲28例,7~9歲6例;病程最短15d,最長3年。所有患兒均有感染史,呼吸道感染48例,消化道感染24例,其他感染8例;其中62例用過抗生素,18例用過中藥或其他治療方法。主要症狀為食欲不振,食量減少,甚則拒食,食後腹脹,口乾欲飲,自汗,盜汗,消瘦,面色少華,部分患兒面部長斑,頭髮黃,欠光澤,體重減輕,便秘或腹瀉,舌淡紅,苔薄黃,脈緩細,部分患兒指紋色紫透分關。血紅蛋白>110g/L者16例,90~110g/L者25例,60~90g/L者14例。 
 
2 治療方法 
2.1 內服中藥 
  七味白朮散(出自錢乙《小兒藥證直訣》)化裁,以太子參、白朮、茯苓各9g,藿香、葛根、甘草各6g,木香3g為基本方,兼有鼻塞流清涕加荊芥、防風各6g;咳嗽加紫蘇6g、貝母9g;低熱、口乾、盜汗去藿香、葛根,加麥冬9g、胡黃連3g、地骨皮9g;腹脹、大便完穀不化加雞內金9g;久瀉不止去太子參,加黃柏9g、訶子3g。每日1劑,水煎2次,共取汁150~300mL,1~2歲每天口服4~5次,每次20~30ML,其餘患兒分3次溫服,療程1~3周。 
 
2.2 推拿治療 
  (1)患兒俯臥:提捏華佗夾脊穴,從長強至大椎,提捏5~7次。當最後2次提捏至大腸腧、胃腧、脾腧時可用按揉,每穴約1min。(2)患兒仰臥:用手掌揉推腹部數次,按揉水風、天樞、足三裏各5min。(3)患兒坐位:用拇指羅紋面貼在小兒拇指羅紋面上作旋轉推法300次以補脾土,自虎口推向指尖200次以清大腸。以上推拿方法均每日1次,1~3周為1個療程。 
 
3 結果食欲正常,面色紅潤,體重增加,血紅蛋白正常為痊癒;食欲、面色明顯好轉,體重漸增,血紅蛋白增加為顯效;食欲、面色改善,體重較治療前無明顯增加,血紅蛋白略增加為好轉;食欲、面色無改善,體重、血紅蛋白均無變化為無效。結果:痊癒44例,顯效20例,有效11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93.8%。 
 
4 典型病例 
  劉某,女,兩歲半,2001年11月16日就診。不明原因腹瀉半月餘,初期2日伴有發熱,於某醫院住院經西藥抗生素治療,熱退,但腹瀉未見減輕。就診時患兒面色萎黃,雙眼窩凹陷,大便色黃呈水樣,夾有不消化食物,日行7~8次,不欲飲食,食量較前減少一半,伴嘔吐,舌淡,苔薄白,雙手指紋淡紫至風關,脈數弱。診為脾胃虛弱證。治以七味白朮散加減:太子參、炒白朮、茯苓各9g,藿香、葛根、甘草各6g,木香3g,雞內金9g,黃柏9g,訶子3g,姜半夏4g,炒山藥5g,砂仁5g。每日1劑,水煎2次,共取汁150~200mL,分4~5次口服,結合推拿治療1周痊癒。 
 
5 討論 
  小兒感染後脾胃虛弱證發病率頗高,且持續時間較長,可達數月,甚者數年,對小兒健康影響很大。臨床治宜健脾和胃、扶正祛邪,標本兼顧,內外兼旅。以七味白朮散隨證化裁內服,方中太子參健脾益氣、清熱生津;茯苓、白朮健脾和胃,培固後天之本;藿香醒脾和胃、開瀉中焦、宣通胃氣、運化樞機;葛根生津止渴,鼓舞脾胃之氣上行,升發清陽而止泄瀉;木香辛散芳香,和胃行氣,使其補而不膩;甘草補脾益氣,調和諸藥,諸藥合用使脾胃調和,清升濁降,脾健胃納。同時,配合推拿之法提捏華佗夾脊穴。從局部解剖上看,華佗夾脊穴位於督脈與膀胱經之間。據現代醫學研究,夾脊穴附近有相應的脊神經後支伴行,神經纖維所支配的範圍覆蓋了穴區。依據“經脈所過,主治所及”,提捏華佗夾脊穴可通過脊神和交感神經的神經體液調節作用以調整身體各器官的功能,加速脾胃功能的恢復。按揉風水、天樞、足三里可改善脾胃組織的營養,調節體內營養代謝的失常狀態,再加上遠端取穴,補脾土清大腸以助運化,病證兼辨,內外兼治,既增加患兒的順從性,又達到提高治癒率、總有效率及鞏固療效之目的,臨床上值得推廣應用。 
 
來源:《中國中醫藥信息雜誌》  2005年6月第12卷第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