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醫藥信息

線上展覽

商務特區 市場行情 中醫智庫 醫藥保健 線上教學 入口網站 專家論壇
 
 
 您好  中醫智庫 專家論壇 文章搜尋
 

專家論壇

本區公告

 本站代訂《中國中醫藥信息雜誌》
 「公眾論壇」歡迎大家踴躍投稿!



更多資料

 

選擇分類

 
 
 
 
 
 
 
 
 

快速搜尋

   
首頁 > 專家論壇 > 中國中醫藥信息雜誌

上一則 | 下一則
中西醫結合治療粘連性腸梗阻30例


資料來源:中國中醫藥信息雜誌   所屬地區:中國大陸

呂紹江 耿樹樓 呂立新*
(河南省滑縣人民醫院 滑縣 456400)

  粘連性腸梗阻是外科常見的急腹症之一,居各類腸梗阻之首,常反覆發作,嚴重影響了病人的生活質量。筆者自1995年12月~2001年12月採用中西醫結合治療粘連性腸梗阻30例,效果滿意,現報導如下。

1 臨床資料
  60例均為住院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30例中男性22例,女8例;年齡39~74歲,平均61.2歲。對照組30例中男23例,女7例;年齡40~73歲,平均60.7歲。兩組均有腹部手術史,如各種腹部外傷術後、闌尾切除術後、膽囊切除術後、腸套疊術後、婦產科手術後,其中闌尾切除術後最多,治療組有11例,對照組有10例。距原手術時間最長達16年。兩組患者年齡、性別及病情比較,無顯著性差異,均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療方法
  治療組30例患者均採用中西醫結丘治療。(1)一般治療:胃腸減壓、抗炎、糾正水電解質紊亂和酸鹹平衡失調。(2)針刺療法:單純腹痛者取中脘、天樞、合谷、足三里、腹結、大腸俞、脾俞;合併嘔吐者取足三里、曲池、內關透外關。(3)中草藥治療:以複方大承氣湯(大黃、芒硝、厚朴、枳殼、赤芍、桃仁)為基本方,並隨症加減。使用方法:抽淨胃液後,經胃管注入中藥煎劑200ml,夾管1~2h;二次煎劑於肥皂水灌腸後作保留灌腸,每日1~2劑。7d為一療程。對照組單純採用一般治療。

3 觀察方法
3.1 梗阻緩解的指標
  (1)自覺腹痛明顯減輕或基本消失;(2)出現通暢的排便、排氣;(3)高調腸音消失;(4)腹部透視液平面消失或腸脹氣減輕。

3.2 梗阻緩解的標準
  基本治癒:具備以上4個條件;顯效:具備以上3個條件;有效:具備以上2個條件;無效:具備條件不足2個。

3.3 統計學方法
  計數資料用X2檢驗。

4 治療結果(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組別
基本治癒
顯效
有效
無效
總有效率(%)
治療組
30
15
12
2
1
96.7*
對照組
30
6
4
5
15
50.0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5 體會
  粘連性腸梗阻病人入院後,應注意糾正水、電解質平衡紊亂及酸鹹平衡失調,補足血容量,補液時兼顧膠體液及晶體液的比例,掌握先鹽後糖,見尿補鉀的原則。因腸梗阻時腸道菌移位容易加重病情,故應合理選擇使用抗菌藥物。

  早期通暢有效的胃腸減壓可減輕循環,避免或減緩腸管復位並使梗阻緩解,有利於改善腸壁血液循環,避免或減緩腸管纐窄壞死的發生,同時也可為中藥的使用做好腸道準備。

  中醫治療包括針刺療法及中藥的應用。根據“六腑以通為用”及“通則不痛”的理論,因多數急性腸梗阻為裡熱實證,故採用複方大承氣湯,配合針刺中脘、天樞、大腸俞等穴,以通裡攻下、和氣導滯。

  本組觀察結果顯示,中西醫結合治療粘連性腸梗阻效果滿意,此法有推廣應用價值。在治療過程中應嚴密觀察病情變化,隨時調整治療方案,必要時及時手術。

*河南省滑縣熱電廠醫院
(收稿日期:2002-07-10)
摘自《中國中醫藥信息雜誌2002年11月 第9卷 第11期》

亞太中醫藥資訊網 彙編 http://www.aptcm.com/



上一則 | 下一則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亞太中醫藥網版權所有‧歡迎接洽轉載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