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醫藥信息

線上展覽

商務特區 市場行情 中醫智庫 醫藥保健 線上教學 入口網站 專家論壇
 
 
 您好  中醫智庫 專家論壇 文章搜尋
 

專家論壇

本區公告

 本站代訂《中國中醫藥信息雜誌》
 「公眾論壇」歡迎大家踴躍投稿!



更多資料

 

選擇分類

 
 
 
 
 
 
 
 
 

快速搜尋

   
首頁 > 專家論壇 > 中國中醫藥信息雜誌

上一則 | 下一則
論腎虛瘀毒為系統性紅斑狼瘡的基本病因病機


資料來源:中國中醫藥信息雜誌   所屬地區:中國大陸

劉喜德
(浙江省中西醫結合醫院 杭州 310003)

  系統性紅斑狼瘡(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是具代表性的多臟器多系統損害並伴多種免疫學異常的自身免疫性疾病。SLE的臨床表現紛繁複雜,單純的外感或內傷致病論不利於SLE病因病機整體把握。筆者通過臨證認識到“毒”邪致病在SLE中的重要性,認為內外合邪致病論能較全面地把握SLE的病因病機,並提出“腎虛陰虧、瘀毒內蘊”為SLE病因病機的關鍵所在。

1 腎虛陰虧乃發病之本
  正虛是SLE發病的內因,《靈樞‧百病始生》云:“風雨寒熱不得虛,邪不能獨傷人,卒然逢疾風暴雨而不病者,蓋無虛。故邪不能獨傷人。”所謂“正氣存內,邪不可干”。稟賦不足、腎虛陰虧是SLE發病的內在因素,起決定性作用。

  先天之精是構成人體的基本物質,又是人體各種機能活動的物質基礎。“腎藏精”,腎藏本臟之精是先天的基礎,其稟受於父母,充實於後天,又影響下一代,《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曰:“夫精者,身之本地。”SLE患者先天稟賦不足,精血虧損,臟腑陰陽失調,《素問‧生氣通天論》曰:“陽強不能密,陰氣乃絕;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絕,精氣乃絕。”腎陰不足,陰陽失調,臟腑功能紊亂,疾病由此而生。

  房勞過度,腎精流失,而致腎虛陰虧,《靈樞‧邪氣臟腑病形》云:“入房過度則傷腎。”房事不勞,使相火偏旺而傷陰。腎水虧乏於下,相火炎於上,陰火消爍,真陰愈虧。又本病好發於青年女性,女子體陰而用陽,陰常不足,陽常有餘,正值氣血旺盛之時,水易,火易旺,加之外乘虛而入,“邪入陰則痹”,痹阻先在陽分,久病傷陰,亦可致腎陰虧虛。婦女以血為本,若產後失血,百脈空虛,氣血兩虛,腎水枯耗,腎火妄動,壯熱驟起,導致SLE的發生。

  情志太過,使邪火妄動,損耗其陰,亦可導致腎虛陰虧。恐為腎志,“恐則氣下”,陰精耗劫則上焦氣閉,閉則氣還,下焦脹滿,故氣不行,所謂“先傷其氣者,氣傷必及於精”。朱丹溪云:“心動則相火亦動,動則精自走,相火翕然而起,雖不交會,亦暗流而疏洩矣。”可見情志及神志活動太過,久之可致腎虛陰虧。

  再者,久病陰血暗耗,陰損及陽,陰陽失調而發病。正所謂:“虛邪之至,害必傷陰”,“無論陰陽,凡病至極,皆所必至,總由真陰之敗耳。”

2 瘀毒內蘊為致病之標
  《金匱要略心典》云:“毒,邪氣蘊結不解之謂。”毒邪具有從化性,即以體質學說為根據發生變化的性質。毒從陽化,則為陽毒;毒從陰化,則為陰毒。毒又有火熱性,即毒邪致病的表現,其症多屬火屬熱,邪變為毒,多從火化。

  熱(火)之毒有內外之分。外受邪毒除直接感受者外,尚有外受內化而生毒的,如《諸病源候論‧毒瘡候》云:“此由風氣相轉,變成熱毒。”溫病學中有六淫過甚可轉化成毒及外邪內侵蘊久成毒的思相。如風寒侵襲,與氣血相結合,阻滯脈絡,入裡化熱;濕邪為陰邪,如久羈不去,亦可鬱而生熱;烈日曝曬,濕熱交阻,由皮膚侵入,導致血熱內盛,面赤紅斑;加之燥氣傷津,終成火、熱之毒,消爍陰液,外可蝕於筋骨肌膚,內可波及營血、臟腑。正如王秉衡《重訂廣溫熱論》云:“風寒燥濕,悉能火化。”亦與劉河間之“六氣皆從火化”相合。肖氏等認為,“內生毒邪”指由內透發之熱毒,主要因臟腑功能紊亂、陰陽氣血失調,造成偏盛或鬱結不解而生毒。平素嗜食辛辣腥臭刺激之品,或長期情志內傷,或勞逸失度,日久蘊熱而生,加之腎虛陰虧為SLE致病之本,內生熱毒,內外合邪,燔灼營血,肆虐為患。

  瘀血症貫穿於SLE病程的始終。外感六淫之邪,結於血分,鬱而化毒,《醫林改錯‧積塊論》云:“血受寒,則凝結成塊;血受熱,則煎熬成塊。”《瘟疫論》曰:“邪熱久羈,無由以洩,血為熱搏,留於經絡,敗為紫血。”熱毒之邪煎灼津液,津虧不能使血行或血受煎煉而成血瘀;或由於熱毒迫血妄行,離經之血而瘀。SLE患者本身的真陰虧虛、房勞過度、產後失血等導致精血虧耗,血液不充,行而緩遲,滯而不行為瘀。《醫學入門‧腹痛》謂:“瘀血……或憂思逆鬱而得。”七情內傷影響臟腑氣機,使之升降失常,氣鬱、氣滯、氣結而致血瘀,所謂“蓋氣者,血之率也,氣行則血行,氣止則血止”。長期飲食失調,損傷脾胃,納谷減少,生化乏源,氣虛血虧,致血行不暢;或過食肥甘厚味,濕熱痰濁內生,氣血壅滯,以上均可導致血瘀。瘀血蓄積日久而蘊毒,邪毒附著瘀血則膠結成為瘀毒。

  火(熱)毒邪既可從外感受,又可由內而生;火(熱)毒邪、情志失調、飲食不節、氣血虧虛可致血瘀。終致瘀血、火(熱)毒邪蘊於體內,所以瘀毒內蘊為SLE致病之標。

3 腎虛瘀毒為病機關鍵
  素體稟賦不足,腎虧陰耗,陰陽失調,氣血失和,氣滯血瘀,是本病的發病基礎。真陰虧虛、久病及房勞過度暗耗陰精、情志過極或過激損傷陰血,陰虛則生內熱,加之六淫邪毒結於血分,瘀而化熱,兩熱相傳,久成瘀熱毒邪,外傷腠理肌膚,蝕於筋骨。內可攻五臟六腑,滋生積飲,心肺受損;或損傷脾胃,生化乏源;或病久及腎,精微不固;重者邪毒亦可上犯巔腦。不難看出,本病之初,以腎虛陰虧,陰虛內熱為主,漸至陰損及陽,陰陽兩虛,使五臟六腑俱損,上入巔腦,陰陽離絕則病情危殆。整個病情演變過程以腎虛陰虧為本,瘀毒、熱(火)毒內蘊為標。

  本病虛(腎虛陰虧為主)、瘀(血絡瘀滯)、毒(熱、火毒為主)三者並存,並互為因果。腎虛陰虧,血虛絡滯,則邪毒易於蘊結;熱毒燔灼真陰,耗傷陰血,則腎虛陰虧更甚;邪毒火熱轉結於血分,血脈瘀滯則為瘀血,正所謂“熱更不洩,轉血為瘀”。故虛、瘀、毒三者互為影響,終成本虛標實,虛實夾雜之症。

  如前所述,單純的外感致病論及內傷致病論不足以反映SLE複雜多變之病情,內外合邪致病論更利於從整體上把握SLE的病因病機。SLE是一種與遺傳素質有關的疾病,與中醫病因中的先天稟賦不足,腎虛陰虧有共通之處;毒邪致病具有廣泛性特點,即致病區域廣,常見臟腑、經絡、肌肉關節同時病,與SLE的多系統、多臟器損害相合;瘀毒互結,邪伏血分,本虛標實,此消彼長,導致SLE病情波動,病程纏綿,治療困難。

  雖然SLE患者臨床表現紛繁錯雜,但有其基本病機和病情演變規律,腎虛陰虧和瘀毒內結貫於病程的始絡,抓住這一特有規律去審視病情,會對臨證有積極的指導作用。

(收稿日期:2002-06-11)
摘自《中國中醫藥信息雜誌2002年12月 第9卷 第12期》

亞太中醫藥資訊網 彙編 http://www.aptcm.com/



上一則 | 下一則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亞太中醫藥網版權所有‧歡迎接洽轉載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