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論壇
|

|
本區公告
|
|
|
|
|
首頁 > 專家論壇 > 中國中醫藥信息雜誌
中西醫結合治療惡性淋巴瘤40例

資料來源:中國中醫藥信息雜誌
所屬地區:中國大陸
 馬哲河 龔淑芳
(江西省九江市第三人民醫院 九江 332000)
惡性淋巴瘤是網織細胞瘤,其臨床表現為無痛性淋巴結腫大,或伴有發熱、盜汗、脾腫大、體重進行性下降。從組織學的角度,視其有無巨網狀細胞,分為何傑金氏淋巴瘤和非何傑金氏淋巴瘤兩大類。筆者自1991年以來,以西醫化療結合中草藥治療惡性淋巴瘤40例,取得了較為滿意的療效,現報導如下。
1 臨床資料
40例均為III期(Amm Arber分期法)性淋巴瘤患者,其中男32例,女8例;年齡最大72歲,最小40歲,平均58歲。非何傑金氏惡性淋巴瘤24例,何傑金氏惡性淋巴瘤16例。常見累及的部位為:橫膈下淋巴結、脾臟、皮膚。均經病理組織檢查而確診。
2 治療方法
2.1 基礎治療
如發熱伴感染,給予抗感染治療;若體質較弱,則給予支持療法。
2.2 化療
心、肝、腎功能正常,血常規檢查WBC>4.0X109/L,KPS記分60分以上,選用目前常用的一線comp方案。第1天,CTX0.8g+0.9%NS40ml靜脈推注,第1天VCR2mg+0.9%NS20ml靜脈推注,第1天MTX30mg+0.9%NS20ml靜脈推注(第8天重複),強的松片40mg第1天~第14天。
以上化療方案視患者體質定為4~6周期。
2.3 中藥治療
中藥治以軟堅散結、化痰祛瘀,在化療休息期間服用。藥用夏枯草 10g,黃藥子 10g,山慈菇 12g,浙貝母 10g,連翹15g,莪朮 10g,炒王不留行 10g,望江南 10g。隨症加減:兼見神疲乏力、氣短懶言、脈軟無力者為氣虛,加太子參、黃耆、白朮;兼見面色無華、頭昏羸瘦、多夢易驚、脈細弦者為血虛,加當歸、熟地黃、阿膠、女貞子、白芍;兼有腰酸膝軟、視物模糊、尺脈無力者為肝腎不足,加補骨脂、仙茅、淫羊藿、山萸肉。
3 治療結果
顯效(CR):腫瘤完全消失達1個月以上;有效(PR):腫瘤最大直徑的乘積縮小50%以上,其他病灶無增大,並維持1個月以上;無效(VC):腫瘤兩個最大直徑的乘積縮小不足50%,或大小無明顯變化。治療結果見表1。
表1 臨床療效
症 種 | n | CR | PR | VR | 總有效率(%) |
非何傑金氏淋巴瘤 | 24 | 9 | 8 | 7 | 71 |
何傑金氏淋巴瘤 | 16 | 8 | 5 | 3 | 81 |
4 典型病例
彭某,男,69歲,退休幹部。因鼻塞,進行性消瘦,左頸部、腋下、腹股溝淋巴結進行性腫大兩月餘,於1998年4月20日收入住院治療。患者2個月以來,先感鼻塞,經服用感冒藥物後無效,繼則淋巴結腫大,進行性消瘦,經江西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行鼻咽部CT檢查發現:雙側咽隱窩明顯閉塞,局部見不規則軟組織影,左側翼突內外板明顯向外受壓推移。左頜下腫大淋巴結穿刺提示為非何傑金氏惡性淋巴瘤,其他檢查未見明顯異常。體檢:左頜下淋巴結如鴨蛋大小,質硬推之不移;兩腋窩各可觸及一個鵪鶉蛋大小的包塊,質硬,活動度差;左側腹股溝可觸及數個蠶豆大小的包塊。中醫診斷:痰毒;西醫診斷:非何傑金氏惡性淋巴瘤。採用conip化療方案治療4周期後諸腫大淋巴結全部消除,繼再用2周期以鞏固療效,化療休息期間及化療結束後服用軟堅散結方劑,至今患者恢復得一如常人。
5 討論
對惡性淋巴瘤的病人進行放、化療,仍為目前的首選方案。但由於針對性、特異性不強,對正常細胞也有相當的損傷,每每能緩急,但不能阻止該病的復發和突變,而且還可使患者的免疫功能,尤其是細胞免疫功能受到抑制,易引起嚴重的併發症。中醫通過辨症施治,發揮其在治療、預防、增強人體免疫力等方面多向調節的優勢,在治療該病中,中西藥互用,療效互補,能延長患者緩解期,提高患者的生存期及生存質量。
中醫對惡性淋巴瘤早有記載,其中“失榮”、“惡核”、“陰疽”、“石疽”類似惡性淋巴瘤的臨床表現,這些腫塊因不紅不熱,膚色正常,不痛不癢,故中醫學認為其屬於“陰疽”的範疇,並提出毒發五臟,速長難消,潰後難癒的特點。中醫學認為,該病是由病理產物痰、氣、血搏結而成,應治以化痰祛瘀,軟堅散結。方中夏枯草、蒲公英消腫散結;浙貝母、莪朮軟堅散結,其中浙貝母長於化痰,而莪朮為血中之氣藥,善於行氣破血、消積除瘀,現代藥理研究,莪朮油製劑在體外對小鼠艾氏腹水癌細胞及腹水型肝癌細胞均有明顯的抑制及破壞作用;黃藥子具有散結化痰、消癭除病之效,《本草綱目‧卷十八黃藥子門》言:“治項下氣癭”;山慈菇功擅消腫散結、化痰解毒,該藥含有抗腫瘤成分秋水仙鹼,秋水仙鹼及其衍生物秋水仙酰胺對多種動物移植性腫瘤有抑制作用,其抗腫瘤機理在於該藥可抑制微管蛋白阻滯有絲分裂,使細胞分裂停止於中期;王不留行善於通利血脈,走而不守,功能活血化瘀;李杲言:連翹“散諸經血結氣滯,消腫”。根據“因人而異”的辨症思想,在治療惡性淋巴瘤的基本方中,因患者陰陽的盛衰,氣血的虧損,或輔以滋陰潛陽,或兼之以補益氣血從而進一步提高療效。
(收稿日期:2002-07-18)
摘自《中國中醫藥信息雜誌2003年1月 第10卷 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