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論壇
|

|
本區公告
|
|
|
|
|
首頁 > 專家論壇 > 中國中醫藥信息雜誌
金洪元治療慢性胃炎經驗點滴

資料來源:中國中醫藥信息雜誌
所屬地區:中國大陸
 鄧德強
(新疆烏魯木齊市中醫醫院 烏魯木齊 830000)
金洪元主任醫師系新疆自治區中醫院老院長,全國首批名老中醫學術繼承指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並醫近40年,長期從事臨床工作,學驗頗豐。筆者現就其對慢性胃炎的治療作一簡介。
1 宜升脾降胃
金師認為,胃為陽土,脾屬陰土。脾為臟,宜藏;胃為腑,宜通。胃以通為補,下行為順;脾以補為治,上升為健。“太陰濕土,得陽始運”,補脾時強調補脾氣。由於脾陰陽互根互用,所以又當調補脾陰,即普氣的同時兼養脾陰。常用藥有:以泡參、党參、黃耆、白術、扁豆、茯苓等補脾氣,以北沙參、玉竹、石斛、山藥等養脾陰。由於脾失健運,往往生濕,故臨床常見貏虛來濕的証候,所以辦証加入臟香、京仁、厚樸、薏苡仁等燥濕、化濕、利濕之品。“陽明陽土,得陰始運”,健胃強調“胃宜降則和”,以通為順,所以常用蘇梗、枳殼、陳皮、厚樸、木香等降胃之品,以及山藥、白芍等固護胃陰之品。另外,還須辦証加入雞內金、麥芽、山楂、神曲等醒脾開胃之品,以促進脾骨功能的恢復。
2 宜舒肝
脾胃功能的正常與肝的疏泄有密切的關係。金師認為,肝為脾胃升的樞紐,即所謂“土得木而達”。故方中常加入柴胡、香附、郁金、枳殼、白芍等舒肝柔肝之品。
3 宜溫中焦
李東垣強調“胃不可不溫”。金師認為,脾胃得溫才能行,得溫才能運。即如張景岳所謂:“脾胃屬士,稚火能生,故其本性常惡寒喜暖。”因此,方中往往加入小量的乾薑或高良薑;如有明顯的寒象,則可加大劑量,甚至可用理中湯、小建中湯等加減。
4 其它
因慢性胃炎的症狀較多而雜,臨証時還要隨証加減,如:血瘀可加丹參、蒲黃、五滅脂等,泛酸可加煅瓦蠣等,口苦加茵陳、金錢草等,呃逆加丁香、柿蒂、旋覆花、竹茹等。
5 典型病例
張某,女,68歲。食後作脹反複發作3年。胃鏡示:中度慢性萎縮性胃炎,先後服用中西藥多種而未效。刻診:胸悶、神疲、乏力、偶有咳嗽,二便尚調,舌紅,苔薄白,脈細。辨証為痞証(脾虛胃滯型)。藥用:炙黃耆、郁金、赤白芍、丹參各12g、雞內金、陳皮各9g,全瓜蔞12g、党參10g,枳殼、香附各9g,玉竹、石斛各12g。上方加減20餘劑後,患者胸悶緩解,食後作脹改善,無咳嗽,繼服18劑後諸症均消失。繼予健脾理氣調治2個月而痊。骨鏡示:慢性淺表性胃炎。
(收稿日期:2002-10-11)
摘自《中國中醫藥信息雜誌2003年6月 第10卷 第6期》
亞太中醫藥資訊網 彙編 http://www.aptcm.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