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醫藥信息

線上展覽

商務特區 市場行情 中醫智庫 醫藥保健 線上教學 入口網站 專家論壇
 
 
 您好  中醫智庫 專家論壇 文章搜尋
 

專家論壇

本區公告

 本站代訂《中國中醫藥信息雜誌》
 「公眾論壇」歡迎大家踴躍投稿!



更多資料

 

選擇分類

 
 
 
 
 
 
 
 
 

快速搜尋

   
首頁 > 專家論壇 > 中國中醫藥信息雜誌

上一則 | 下一則
SARS災難改寫中藥命運


資料來源:中國中醫藥信息雜誌   所屬地區:中國大陸

劉 佳
(致聯市場研究有限公司 北京 100052)

  隨著SARS突如其來的降臨醫藥零售市場正悄悄發生戲劇性的變化。預防類防SARS口服液2003年4月中在全國各地上市,生產企業有白雲山、廣州藥業、同仁堂、北京雙鶴藥業、上海雷允上等。每家企業日平均生產量高達10萬瓶,一般重疫情城市每日需求量為12萬瓶左右,疫情尚未爆發城市的每日需求量為2一8萬瓶(100一200ml/瓶,9一16元/瓶)。據估計,全國銷售量截止到2003年5月中旬已超過3億元人民幣。

  其他與SARS相關的產品也紛紛走俏,其中抗生素類和抗病毒類已處於緊急脫銷的狀態。從2003年2月份開始,保健類產品(如復合維生素、維生素C和E、與提高免疫力相關的保健品等)鋪天蓋地般席捲市場,並紛紛把自己與"免疫"這個概念聯係到一起。從2003年5月5日起,有些省市的藥品監督管理局陸續發布了《關於進一步做好銷售發熱咳嗽藥品的緊急通知》,很多與之相關的解熱鎮痛類藥品都撤櫃了,以防止非典患者自行用藥解熱,從而延誤就診。在與生產解熱鎮痛類藥的主要廠家溝通後,我們估計到,目前市場上直接受到影響的該類產品超過30種。

l 國家在非常時期支持中藥
  與西醫不同,中醫治療強調調動病人自身免疫能力對抗病毒,並重視後期對機體調整修復的過程,即所謂 "固本培原"。在經過國家有關機構組織眾多的中醫學專家探討之後,一系列預防SARS的方案隨即出台;與此同時,許多製藥公司也大力配合,產品銷售空前火爆。

2 媒體烘託渲染中藥療效
  對於在SARS事件中中藥作用的報導,各方媒體是任何細節都不願意放過的。早期有報導稱,WHO在廣東調查SARS期間,曾被安排到廣東某中醫院考察,發現患者服用中藥後,平均退燒時間縮短7d。另據報導,香港有關部門請廣東省中醫專家前去參與治療,因為在廣東省的非典治療經驗中,中藥佔了很重要的比例。在5月中旬的報導中稱,香港一女西醫為救親人,偷偷為其住院妹妹送中藥服用,結果其妹妹神奇般只用12d即康復。這些輿論與報導無疑給中藥做了免費宣傳,也給處於恐懼心態下的人們一定程度上的鼓舞。

3 市場現狀
  目前,本公司已監測到的12個城市(上海、北京、廣州、成都、武漢、沈陽、杭州、南京、深圳、重慶、青島、天津)連續兩個季度感冒藥市場西藥和中藥的增長率分別為9%和41%。2003年1季度中藥產品在整體感冒藥市場上所佔的份額從上季度的37%,增加至本季度的44%。

  2003年1季度列中藥排名前5位廠家大都是以生產板藍根和/或抗病毒口服液聞名的依次為:北京同仁堂(18%),999醫藥(11%),廣州香雪(9%),廣州白雲山(7%),上海中藥三廠(5%)。這5家企業在感冒藥的中藥市場中佔50%的份額,其產品總銷量本季度要比上季度增加53機總份額則增加了9%。

  在已經監測到的12個城市裡,僅在感冒藥一個類別中進行零售銷售的中藥產品就有350多個品牌,涉及270個廠家,在2003年1季度新增的產品中板藍根就佔據了75%之多。眾多廠家都十分直接地看到了非典時期給中藥市場帶來的商機。

  SARS的蔓延在國民的心頭蒙上了陰影,傳染病所引起的恐慌對很多行業都造成了負面的影響,而醫藥企業卻在這場疾病 "反恐戰"中受益菲淺,那些從事中醫藥品生產和銷售的企業更是成為他們中的最大受益者。

  最典型的例子是北京同仁堂,雖然同仁堂近期生產銷售防非典口服液損失了一些經濟效益,但是中成藥的銷量卻是成倍增長,如清熱口服液、板藍根等在市面上都是一搶而空。另外,還有廣州白雲山作為全國最大的板藍根生產企業,在非典肆虐的3月份曾1天銷售各類板藍根總計達600餘萬元。第一季度白雲山的抗病毒中成藥銷售情況為:板藍根同比增長45%,清開靈增長56%。

  同時,廣州香雪、北京雙鶴、哈藥六廠等都在此次非典的肆虐中獲得了不小的利益。

(收稿日期:2003-06-05)
摘自《中國中醫藥信息雜誌2003年7月 第10卷 第7期》

亞太中醫藥資訊網 彙編 http://www.aptcm.com/



上一則 | 下一則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亞太中醫藥網版權所有‧歡迎接洽轉載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