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醫藥信息

線上展覽

商務特區 市場行情 中醫智庫 醫藥保健 線上教學 入口網站 專家論壇
 
 
 您好  中醫智庫 專家論壇 文章搜尋
 

專家論壇

本區公告

 本站代訂《中國中醫藥信息雜誌》
 「公眾論壇」歡迎大家踴躍投稿!



更多資料

 

選擇分類

 
 
 
 
 
 
 
 
 

快速搜尋

   
首頁 > 專家論壇 > 中國中醫藥信息雜誌

上一則 | 下一則
運用調肝寧心法治療高血壓病的體會


資料來源:中國中醫藥信息雜誌   所屬地區:中國大陸

劉望樂
(河南中醫學院第三附屬醫院 鄭州 450008)

  高血壓屬“眩暈”范疇,在眾多病因病機中,情志失調(心神不寧)導致肝失疏泄是一個重要因素。筆者臨證運用調肝寧心法治療本病,療效滿意,現介紹如下:

1 典型病例
  胥某,男,73歲。患者以“高血壓病2級並高血壓心臟病、心律失常”為診斷住院。體驗:BP 170/100mmHg,心濁音界向左下擴大,心率78

次/min,律不齊,頻發早搏。舌淡,苔薄白,脈弦細。心電圖示:(1)竇性心律;(2)頻發室性早搏;(3)左室高電壓。

中醫診斷:

(1)眩暈(肝陽上亢型);
(2)心悸。入院後即用壽比山片2.5mg,1次/d;卡托普利片25mg,3次/d;同時靜脈輸入極化液等營養心肌藥物,1次/d。5d後,BP 160/90mmHg,心率75次/min,律不齊,頻發早搏。加用北京降壓零號,1片/次,1次/d;心律平片100mg,3次/d。3d後,療效仍不理想。患者表現為煩躁易怒,頭痛頭暈,失眠,乏力,舌質紅少津,苔薄白,脈細。辯證屬心肝火亢、氣陰兩虛。方用調肝寧心湯:天麻、鈎藤各15g,石決明、杜仲各20g,杭菊花15g,炒枣仁30g,知母12g,百合20g,川芎10g,茯神、葛根各15g,甘草6g。5劑後,頭痛、煩躁等明顯減輕,睡眠改善。BP 142/90mmHg,心率72次/min,律不齊,偶聞早搏。守上方加生龍牡各30g,再服5劑,早搏消失,血壓在正常範圍內。守上方隨證加減,調理1週,停用心律平、北京降壓零號,患者病情穩定出院。

2 討論
  心主神明,為君主之官。《靈柩‧邪客》曰:“心者五臟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而肝為風木之臟,主疏泄。在高血壓的發病過程中,情志失調至肝鬱氣滯,繼而肝鬱化火、肝火上炎及肝陽上亢,進一步發展致陰虛陽亢、肝腎陰虛,最終陰損及陽致陰致陽兩虛。另外,也可由於精神抑鬱、肝氣失疏、久鬱不解、營血暗耗、心氣耗傷、心神失養而發病,此母病及子也。心主血臟神,肝臟血舍魂,二者生理上相互配合,維持著正常的血液循環及精神情治活動;病理上也常相互影響,互為因果。

  從臨床症狀看,高血壓病早期常見的急躁易怒、頭暈頭痛屬肝陽上亢。而心煩失眠則為心火獨亢之徵,此實證也。久病體衰出現耳鳴、腰酸乃屬肝腎陽虛、肝陽上亢;心悸、乏力乃心之陰陽兩虛之證。對此必須從調肝寧心的角度來論治,方與病機相符。而這種治療思路,在中醫治療肝陽上亢之經典方劑─天麻鈎藤飲中早有體現,即在平肝潛陽、熄風降火的基礎上伍以茯神、夜交藤寧心安神,為後世開了調肝寧心之先河。此方在臨床上廣泛用於高血壓病的治療。

  筆者擬定的調肝寧心湯是由天麻鈎藤飲合酸棗仁湯加減化裁而成。方用天麻、鈎藤、石決明、夏枯草平肝潛陽、熄風降火;酸棗仁、茯神寧心安神;知母清心火;川芎通心脈,更用葛根養陰生津,升清陽之氣;與鈎藤相配,則升降有序,氣機條達。全力共奏清心火、平肝陽、生津液、安心神之功,能有效地改善頭暈頭痛等症狀,消除焦慮、抑鬱等消極情緒,在平穩降壓的同時,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收稿日期:2003-03-11)
摘自《中國中醫藥信息雜誌2003年8月 第10卷 第8期》
亞太中醫藥資訊網 彙編 http://www.aptcm.com/



上一則 | 下一則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亞太中醫藥網版權所有‧歡迎接洽轉載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