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醫藥信息

線上展覽

商務特區 市場行情 中醫智庫 醫藥保健 線上教學 入口網站 專家論壇
 
 
 您好  中醫智庫 專家論壇 文章搜尋
 

專家論壇

本區公告

 本站代訂《中國中醫藥信息雜誌》
 「公眾論壇」歡迎大家踴躍投稿!



更多資料

 

選擇分類

 
 
 
 
 
 
 
 
 

快速搜尋

   
首頁 > 專家論壇 > 中國中醫藥信息雜誌

上一則 | 下一則
臨証處方用藥的幾點思考


資料來源:中國中醫藥信息雜誌   所屬地區:中國大陸

沈世林
(蘭州醫學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 蘭州730000)

1 師古但不泥古
  古人在長期的臨証實踐中,總結出許多方劑劑量關係。如四神丸重用補骨脂以溫腎助陽,重在治本;補陽還五湯重用黃耆,補氣促進血行;生化湯重用八錢當歸,意在活血又能補血;十棗湯重用十枚大棗,著重顧護正氣,以緩解其它藥物的毒性等。如臨証充分利用這些經驗,則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但也要注意隨機應,在確立主証的基礎上,注意兼証的不同而變換劑型、劑量,靈活用藥,使其充分發揮對証治療的作用。如麻石甘湯具有清熱平喘、宣泄郁熱的作用,若患者高熱明顯,則應在重用石膏的基礎上加栀子、黃苓、金銀花、連翹等;若痰多色黃,可加葶藶子、黃苓、知母等。

2 順應社會環境的變化
  自然界的變化必影響到人的機體,尤其是生態環境變化和人文社會環境變化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如20世紀的濕室效應所帶來的生態災害等。而古方必然有其時代和環境的局美性,臨証用藥必須考慮到這些現實的改變對人體的影響。筆者曾在西北某城市從事醫療工作,20世紀80年代初期發生的秋末冬初咳嗽,因氣候寒冷乾燥,臨証用藥常使用一些發表散寒潤燥止咳的方藥,如杏仁、沙參、紫菀、生薑、細辛,方如止嗽散、杏蘇散等,收效明顯。而到20世紀90年代初期,氣候逐漸轉暖,生態環境發生了變化,咳嗽多以溫燥為主,臨証用藥也一改過去辛溫,而用清熱潤燥止嗽的藥物和方劑,如清燥救肺湯等。

3 重視道地藥材的使用
  道地藥材是經過千百年無數醫家臨証實踐而保存下來的,其療效已經肯定。因而注意道地藥材的使用,是提高中藥療效不可忽視的一個方面。筆者在攻讀碩士學位時曾跟隨一位生藥學家,面試時他提出的第一個問題就與道地藥材相關。他認為過去張仲景、李時珍用藥治病,處方簡單,藥量很小,療效很好;而現在的中藥治療效果怎麼不明顯呢?其中的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道地藥材;現在人口增多,生態環境破壞嚴重,道地藥材已很難滿足大量使用的需求,非道地葯材的療效遠不如道地藥材。筆者曾經去甘肅的隴南採藥,親身經歷了當地民間醫生用重樓治療刀傷的奇特效果,使我深嘆其止血速度之快和抗感染效果之好。

  關於道地藥材和非道地藥材,結別是種植藥材的質量評價,許多學者已經作了大量的藥理、藥效工作,認識到了道地藥材的價值所在。因此,探討道地藥材和非道地藥材的質量對比,對提高藥材的產量和臨床療效非常重要。

4 重視現代藥學研究的成果
  隨著高科技在中藥研究中的應用,對中藥性能的認識也深入到微觀水平。雖然筆者不敢苟同對中藥用西藥的方法就是中藥現代化的觀點,但至少認為它為臨床用藥廣大了視野,補充了應用功效或臨床應用病証,對揭示和探討中藥臨証的機理會有較大的幫助。如青蒿素、黃連素、紫杉醇等。其實藥用功效的扳大,在中藥臨証實踐中早就存在。比如一味丹參功同四物,就是將丹參口四物湯的功效對比得出的結論。這種觀點主要集中在中藥藥性、藥效及臨床應用不斷完善等方面。借助中藥研究的新成果,會使我們更準確、更節約、更科學地使用好現有的藥材資源,發揮最佳的醫療效用和獲取最大的醫療效益。

(收稿日期:2002-10-29)
摘自《中國中醫藥信息雜誌2003年6月 第10卷 第6期》
亞太中醫藥資訊網 彙編 http://www.aptcm.com/



上一則 | 下一則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亞太中醫藥網版權所有‧歡迎接洽轉載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