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論壇
|

|
本區公告
|
|
|
|
|
首頁 > 專家論壇 > 中國中醫藥信息雜誌
青寒散(油)在皮膚科的應用

資料來源:中國中醫藥信息雜誌
所屬地區:中國大陸
 陳篤銘
(福建省廈門市中醫院 廈門 361001)
幾年來,筆者在臨床中應用先祖父的青寒散(油)治療瘙癢性皮膚病96例,現總結報導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病例皆為我院門診患者,男性56例,女性40例;年齡l~70歲;病程3~15d;其中接觸性皮炎32例,夏季皮炎和例,急性濕疹22例,日光性皮炎14例。
2 治療方法
處方組成:青黛 120g,寒水石180g,冰片3g,共研細末備用。外用方法:紅斑、斑丘疹、丘疹、丘疱疹灼熱瘙癢性皮損者,用紗布包裹藥散,撲撤患處,用手輕撫、使之分布均勻,每日3次;若伴見鱗屑、脫屑皮損者,用芝麻油調勻,濃稠以合適為度,用於淨毛筆,蘸取藥油,薄擦患處,每日2次。
3 治療結果
皮損、灼熱瘙癢完全消退者為治癒;皮損、灼熱瘙癢基本消退或大部分消退者為好轉;皮損、灼熱瘙癢未見消退者為無效。結果見表1。
表1 臨床療效分析
病種 | n | 治癒 | 好轉 | 無效 | 治癒率(%) | 總有效率 |
接觸性皮炎 | 32 | 21 | 5 | 2 | 78.13 | 93.75 |
夏季皮炎 | 28 | 21 | 5 | 2 | 75.00 | 92.86 |
急性濕疹 | 22 | 15 | 5 | 2 | 68.18 | 90.99 |
曰光性皮炎 | 14 | 8 | 3 | 3 | 57.14 | 78.56 |
4 討論
瘙癢是一種引起搔抓欲望的特殊感覺,身體不同部位對瘙癢敏感程度也不同,外陰部、鼻前庭、外耳道等處的皮膚和黏膜較為敏感。機械性、變態反應、炎症反應、機體的代謝異常、化學介質等輕微刺激作用均可引起皮膚瘧癢。中醫學認為,瘙癢性皮膚病與風、熱、寒、濕之邪及蟲淫、血虛密切相關;瘡瘍毒邪走竄所致毒癢臨床上也較常見;瘡瘍將斂之時,氣血流暢,滋養新肉所致斂癢屬正常生理反應。本文所述乃為風熱、血熱之邪蘊鬱肌膚,壅滯血脈,營衛不和,氣機失暢,外不透達,內難疏洩所致。青寒散(油)曾為廈門市中山醫院皮膚科與廈門市第一醫院皮膚科協定處方,具有疏風、清熱、涼血之功效。方中青貸性味鹼、寒,具清熱解毒、涼血消腫功效,其有效成分為靛玉紅。寒水石又名凝水石,性味鹼、大寒,具有清熱、瀉火功效,外用原用於風熱火眼、咽喉腫瘤、口舌生瘡及燙傷。近代寒水石藥材的商品有紅石膏(北方)與方解石(南方)。冰片性味辛、苦、微寒,具有開竅醒神、清熱止痛、防腐止癢功效;另外,其味竄,具袪風透皮作用,有利藥力直達病所。三味中藥皆性寒,同用符合"熱則寒之"的原則,共奏疏風、清熱、涼血、止癢之功效。青寒油中的原有調配油劑為花生油,因質地油膩,故筆者改用芝麻油取代之,同時又可增強清熱、涼血、護膚作用。本方藥源廣泛,價廉易取,製作簡單,使用方便,刺激性小,薄嫩皮膚處與黏膜部分也可應用。治療期間避免熱水與肥皂外洗、搔抓,禁食魚腥、油炸、酒辣等刺激之品。
(收稿日期:2003-02-09)
摘自《中國中醫藥信息雜誌2003年7月 第10卷 第7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