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醫藥信息

線上展覽

商務特區 市場行情 中醫智庫 醫藥保健 線上教學 入口網站 專家論壇
 
 
 您好  醫藥新聞 活動看板 歷史電子報 文章搜尋
 

醫藥新聞

本區公告






更多資料

 

選擇分類

 
 
 
 
 

快速搜尋

   
首頁 > 醫藥新聞 > 醫藥新聞

上一則 | 下一則
疝氣不可忽視


資料來源:張景岳中醫藥研究中心   所屬地區:台灣

  許多罹患疝氣的民眾,剛開始都不理會,台中縣大里仁愛醫院日前有一罹患疝氣男子,直到陰囊腫到像排球一樣大才尋求治療,所幸運氣好,並未造成腸壞死的情形。醫師呼籲,任何疾病千萬都不要不理會,以免造成不可彌補的遺憾。

  泌尿科主治醫師張靜閔表示,三十九歲的蔡姓大里市民罹患腹股溝疝氣,腸子、大網膜都已經掉入陰囊內,由於工作粗重再加上拖延時日,腫成像排球一樣大而疼痛,為了方便手術進行,手術前一天讓病患強迫臥床,由於他的身材較肥胖,手術時醫師費了好大的功夫,才將掉進陰囊的腸子復位,並切除部分大網膜,所幸運氣好,未造成腸壞死。

  張靜閔表示,腹股溝疝氣俗稱脫腸或墜腸,七歲以前的小孩發生率約百分之五,成年以後發生約佔百分之二至三,男女比例約四比一,原因為睪丸或卵巢下降至陰囊或骨盆腔時,隨而帶下的腹膜未完全閉合,形成所謂疝氣袋,如果此袋與腹腔分離且腸子沒掉下來,但袋中因分泌水份而積水,則稱為「水腫」。

  成年人形成疝氣的原因,多數是因老人腹股溝壁較弱,如果又有便秘、前列腺腫大情形,或從事粗重工作者,因用力增加腹腔壓力,引起直接性疝氣,有別發生於小孩的間接性疝氣。當用力或站立時,鼠蹊部或陰囊會有突出的腫塊,不用力或平躺則腫塊消失,此乃網膜墜入疝氣袋所致。

  張靜閔表示,腹股溝疝氣以疝氣修補手術治療預後良好;最危險的情況就是延遲就醫引起「嵌塞形疝氣」,即腸子掉至疝氣袋中卡住,無法復位至腹管內而引起腸阻塞現象,此時患部腫大並且非常疼痛,會有噁心、嘔吐,甚至腸子因壓迫太久引起壞死,若待此時才就醫,則手術風險較高,術後復發或引發後遺症的比例也高,有時需切除壞死的腸子,更嚴重的病人甚至會引起敗血症死亡。



上一則 | 下一則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亞太中醫藥網版權所有‧歡迎接洽轉載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