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新聞
|

|
本區公告
|
|
|
|
|
首頁 > 醫藥新聞 > 醫藥新聞
小嬰兒頭大要注意

資料來源:張景岳中醫藥研究中心
所屬地區:台灣
 有一位嬰兒,頭圍從出生至來診時,已連跳3級,連爸爸媽媽也覺得他的頭怎麼大的這麼快,而且那時已經4個月大了,整個脖子還軟綿綿的,頭都抬不起來,有明顯發展遲緩的情形。
台北市立忠孝醫院小兒科醫師蔡洪瑩昨天表示,嬰兒看起來頭很大,原因可能是家族性大頭,如果嬰兒有急速頭圍增加的情形,有可能是水腦、慢性硬腦膜下血腫或是腦瘤等顱內壓升高所造成,父母親必須特別注意,早期診斷、早期接受治療,一旦小嬰兒有水腦、出血、腫瘤等,沒有及時處理,會影響寶寶大腦的生長,進而影響寶寶智能的發展。
蔡洪瑩說,上個月在小兒神經特別門診中,陸續接到從健兒門診轉診過來的嬰兒,轉來的原因都是「大頭」,其中一位嬰兒從出生到求診那天,頭圍一直維持在正常範圍的上限,而另外一位嬰兒則是從出生到就診,頭圍已經連跳三級,連爸爸媽媽嬰兒都奇怪他的頭怎麼大的這麼快,都四個月大了,整個脖子還軟綿綿的,頭都抬不起來,有明顯發展遲緩的情形。
蔡洪瑩指出,幫兩個嬰兒做腦部超音波的結果,發現第一個嬰兒大腦結構正常、但是大腦外的腦脊髓液有稍多的狀況,只要發展正常,不需要太過在意,但是另外一個嬰兒,則是有嚴重水腦的狀況,需要緊急轉送給小兒神經外科的醫師,做進一步手術治療。
蔡洪瑩也說明,「大頭」不見得是好事,如果孩子有大頭的狀況,必須從頭變大是什麼時候發生、頭變大的速度、以及孩子有沒有出現異常等來觀察,例如孩子有發展遲緩、前囟門膨出、精神不好或煩躁愛哭等。
蔡洪瑩表示,正常情況下,寶寶出生的頭圍約三十二至三十七公分,前六個月每個月約長一點五公分,六個月至一歲每個月約長零點五至一公分,一至兩歲一年長二公分,之後大約一年長一公分。
蔡洪瑩提醒爸爸媽媽,在健兒門診確實做好頭圍測量及生長表紀錄是很重要的,如果父母親發現孩子頭圍生長的速度太快了,或是有尖聲哭鬧、嗜睡、容易嘔吐及前囟門突出的狀況,必須趕緊找小兒神經科醫師檢查,一旦發現水腦、出血、腫瘤等問題,必須馬上做適當的處理,如果沒有及時處理,會影響寶寶大腦的生長,進而影響寶寶智能的發展。
一旦發現水腦、出血、腫瘤等問題,便要請小兒神經外科醫師幫忙做適當的處理,因為如不及時處理會影響寶寶大腦的生長,進而影響寶寶智能的發展,所以不可不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