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智庫
|

|
本區公告
|
|
|
|
|
首頁 > 中醫智庫 > 專題講座 > 中風
腦血管疾病與手術治療

資料來源:張景岳中醫藥研究中心
所屬地區:台灣
 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原本為內科治療的腦血管病,也採用了外科手術治療,獲得很大成功,救治了不少病人。現在這種手術療法在中國已普遍開展,手術的死亡率也明顯下降。
(一)腦出血:
高血壓腦出血多數人傾向於早期手術治療,認為比較積極有效,可明顯降低死亡率及減少殘廢。在內科密切配合下,認真控制血壓、腦水腫,處理各種合併症。手術關鍵是選好適應症,據病情選擇手術方法。手術目的是清除血腫,減低顱內壓與止血。
手術治療的方法有多種,據當時的具體條件與情況可採用以下方法:
(1)顱骨鑽孔抽吸清除血腫;
(2)血腫或腦室持續引流;
(3)開顱清除血腫;
(4)立體定向手術;
(5)顯微手術。
適應症:
為了選擇適應症,高血壓腦出血可分為三級:
I級:淺昏迷,有不完全性偏癱。
II級:中度昏迷,有完全性偏癱,瞳孔等大或不等大。
III級:深昏迷,完全性偏癱或去大腦強直,雙側瞳孔散大,並有明顯生命體徵改變。
I級和II級瞳孔等大者應先行內科治療,但病情進行性加重或24小時無明顯好轉者,應考慮儘早手術。II級瞳孔不等大者,大腦皮層下出血,外側型血腫和小量出血者應爭取儘早手術。小腦出血,大腦半球淺部實質內出血,腦CT掃描證明占位效應顯著者,均為手術適應症。
禁忌症:
若患者為曆歲以上,患有心臟或其他內臟疾病,血壓過高未得到控制,生命體徵不穩定,出血位於內囊深部、丘腦、腦幹,不宜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適應症選好,手術方法適當,自然會起到較好的效果。
(二)腦血栓形成:
手術治療的目的,為重新建立缺血部位的血液循環。外科治療方法有顱內外動脈吻合術、顱內外動脈之間搭橋術、大網膜顱內移植術、推動脈減壓術,帶蒂顳肌顳淺動脈筋膜一大腦皮層貼合術,以及動脈內膜切除,狹窄血管腔內擴張術,血管內鐳射治療陳舊性血栓等。
近20餘年國內外均開展了顳淺動脈一大腦中動脈吻合術,此種顱內外動脈吻合術是顯微外科技術成功地用於腦血管疾病。印年代後常用頸內動脈血管內膜切除術,大網膜顱內移植術是治療缺血性腦血管病的新途徑,可防止TIA發展成完全性腦中風,改善局部血液,絕大多數病情好轉或恢復正常。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的手術國內已開展。
總之,外科手術為腦血管病治療開闢了一條新途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