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智庫
|

|
本區公告
|
|
|
|
|
首頁 > 中醫智庫 > 專題講座 > 中風
搶救腦血管病人的主要原則

資料來源:張景岳中醫藥研究中心
所屬地區:台灣
 腦血管病的特點是來勢兇猛,發展快,病情急,搶救應迅速有效。由於腦血管病可分為出血性和缺血性兩大類,搶救的原則與措施是不同的,分述如下:
一、腦出血
又名腦溢血,是指腦實質內出血。占所有腦卒中病人的10%~20%。急性期治療目的是挽救病人的生命,預防各種合併症,使病人順利度過急性期。處理原則如下:
1、保持安靜,臥床休息:
儘量減少不必要的搬動,要防止因親友探望而引起情緒衝動使血壓波動,腦壓升高。這有利於止血,防止血液進入腦室,防止再出血。
2、保持呼吸道通暢:
解鬆衣領,取下義齒。側臥位利於口腔分泌物自行流出並可防止舌後墜。呼吸道分泌物與痰液過多者,需要時可行氣管切開。
3、保持營養與水電解質平衡:
清醒無嘔吐者,可試進流食;意識不清者,3~5日後病情平穩可鼻飼;如有嘔吐應禁食,靜脈補充營養和維持水電解質平衡,以防病情加劇。
4、穩定降壓:
控制血壓有利於止血和防止再出血,但也不宜降壓過低、過快,一般保持在20/12kPa(150/90毫米汞柱)左右為宜。如降得太低會造成腦缺血,加重腦水腫。常用藥有各種鈣離子拮抗劑及轉換酶抑制劑,或10%硫酸鎂10毫升肌肉注射。以後要在醫生指導下維持用藥。
5、降低腦壓,消除腦水腫:
腦出血後,周圍腦組織迅速發生腦水腫,使腦重量與體積增加,腦內壓力增高,病人可出現昏迷、瞳孔散大、呼吸困難、肢體抽搐等症狀。如腦壓繼續升高,形成腦疝,就會壓迫呼吸中樞而死亡。因此降低腦壓要及時有效,可用高滲脫水劑和利尿劑,如20%甘露醇250毫升快速靜脈注射,輸入後10~15分鐘,腦壓開始下降,持續4~6小時左右回升。25%~50%葡萄糖液60毫升靜脈注射可作為甘露醇的輔助治療。利尿劑可用速尿或利尿酸,也可降低腦內壓。大劑量地塞米松短時間“衝擊”療法,可以降低腦壓,減少副作用。
6、止血:
已確診為腦出血者可用止血藥,常用止血敏、維生素K3及K4、6-氨基己酸,但療效不肯定。有認為出血一般都可自行停止,對於動脈出血量較大者止血藥物療效尚難肯定。有手術指征者,應爭取手術治療,開顱清除血腫,有利於功能恢復,挽救重症患者的生命。
7、其他:
如用抗菌素防治感染,頭部降溫以降低腦的基礎代謝。對昏迷者或重症患者應加強護理,定時翻身,以免發生褥瘡及肺炎。
二、腦梗塞
腦動脈血栓形成導致腦梗塞,是臨床最常見的腦血管病。臨床上常有腦局部功能障礙的症狀體征,如癱瘓、感覺障礙、失語或意識障礙等。治療原則為:
1、降低腦壓:
腦梗塞後12小時也可出現腦水腫但程度較出血輕,所以發病後第二天應使用甘露醇等脫水劑。
2、擴張腦血管,改善腦血循環:
於發病後立即用擴血管藥以改善側支循環,超過24小時再用要防止“腦內竊血綜合症”。常用藥物有尼莫地平、腦益嗪、抗栓丸、西比靈等。
近有用脫水與擴血管相結合的療法治急性腦梗塞,有效率90%左右。方法為發病後即用20%甘露醇250毫升每日1次靜脈滴入,3~5天後再用腦血管擴張劑如尼莫地平30毫克或維腦路通,或低分子右旋醣酐靜脈緩慢滴入,每日1次,7~10天為一療程。
3、抗凝療法:
已確診為腦血栓形成,為防血栓擴延,對病人存有高凝狀態,可用抗凝藥,如有活動性潰瘍病、嚴重肝腎疾患,或有出血性傾向者忌用,每日測出凝血時間、凝血酶原時間及活動度。
阿司匹林50~150毫克,口服1/日,或潘生丁25~50毫克,每日2~3次。
肝素7500~20000單位,溶於500~1000毫升生理鹽水中,緩慢靜脈滴注,一般每分鐘15~20滴,24~36小時達到肝素應起的作用後視病情掌握使用,最多4~6天後改用口服抗凝劑。
口服香豆素製劑如華法令,首次10~15毫克,第二天以後維持量2~5毫克,根據凝血監測調整劑量,本藥停用後仍可作用2~3日。
4、溶栓療法:
應早期使用,一般在發病後24小時之內,血栓容易溶解。應嚴格掌握適應症。
國產尿激酶3~5萬單位溶於5%葡萄糖溶液中靜滴,每日一次,10天一療程。也可用尿激酶2萬單位溶於100毫升生理鹽水中,頸動脈內加壓滴入,每分鐘15~20滴,用1~3次
即可。
國產腹蛇抗栓酶-3(Svate—3)2.5單位溶於生理鹽水20—40ml,靜脈滴注或頸內動脈注人,10分鐘推完,以後2單位溶於250ml生理鹽水中靜脈點滴,6小時後用1單位,靜脈點滴;第二日改2單位靜脈點滴,每日2次;第三天改為1單位,每日一次靜脈點滴,2~3周一療程。
溶栓治療可使血栓溶化,血管再通,但要注意防止出血傾向。
5、高壓氧:
在腦梗塞急性期用高壓氧輔助治療可能有一定效果,有人用5%二氧化碳高壓混合氧治療,效果更好,但尚有不同意見。
6、外科手術:
頸內動脈血栓形成或動脈硬化作血栓摘除或動脈內膜切除術。
7、中藥治療:
如步長腦心通片、人參再造丸等均可。
8、針灸治療:
體針、頭針、耳針均可疏通經絡,調節氣血,促進癱肢功能恢復。
9、神經活化劑的應用:
可改善腦代謝、防止腦壞死變性,預防梗塞癡呆如ATP、細胞色素C、Y-氨絡酸、腦複新、腦活素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