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醫藥信息

線上展覽

商務特區 市場行情 中醫智庫 醫藥保健 線上教學 入口網站 專家論壇
 
 
 您好  中醫智庫 專家論壇 文章搜尋
 

中醫智庫

本區公告






更多資料

 

選擇分類

 
 
 
 
 
 

快速搜尋

   
首頁 > 中醫智庫 > 專題講座 > 系統醫學導論

上一則 | 下一則
第Ⅲ部分 系統醫學的4條簡單原則


資料來源:讀者提供   所屬地區:中國大陸

第Ⅲ部分 系統醫學的4條簡單原則
第1節 對人體組織的深入認識

第2節 對人體功能的深入認識

第3節 系統醫學的核心:人體疾病變化的4條系統原則

第4節 系統醫學體系的三大醫學原理
 
由於系統理論是一種關於整體的理論,因此,許多學者也把它運用於醫學之中。但是,由於他們僅僅只是把系統原理在醫學上簡單引用,因此,並未獲得激動人心的突破性成果,隨著時間的消逝,醫學領域的"系統引用熱"也逐漸成為昨日的黃花。現有的系統理論並未給我們提供出能夠直接應用於醫學上或能創造出新醫學的原理或定律,因此,我們需要在系統理論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入研究。下面,我們將在前一章中所論述的6大基本概念的基礎上,逐漸深入,並構造出系統醫學理論體系。
 
第1節 對人體組織的深入認識
對人體組織的認識,我們前面已經談過。

我們來考察在各種疾病時人體組織的變化,我們發現:
不管是任何人,在他生病時,其組織變化首先可以分為兩大情況:
1、人體組織中侵入了外界的病原組織,如細菌、病毒、螺旋體、寄生蟲、化學毒物、物理性異物等等;
2、人體組織中沒有侵入外界的病原組織,也就是說,這類疾病的組織變化是只是人體自身組織的變化,如心肌梗塞、二尖瓣關閉不全性心臟病、缺鐵性貧血、急性白血病、糖尿病、腦血管病等等,這類疾病並不是由於侵入了外界致病物質如細菌或病毒等等引起的。

因此,在判斷人體疾病狀態時,我們首先應當判斷的變化:
人體中有否外界致病物質侵入,即:
第Ⅰ變化判斷原則:外界致病物質或病原侵入的變化

接著,我們再來判斷人體自身組織的變化的情況。

根據前面對組織的理解,組織包括兩個方面:要素與結構,因此,組織變化也就分為要素變化與結構變化兩類。

A、組織要素的變化
一、要素數量變化
根據實際情況,人體自身組織要素的數量變化不外乎3種情況:
1、人體組織要素增多,如身體中出現腫塊;
2、人體組織要素減少,如身體中出現缺損或潰瘍;
3、人體組織要素增多減少均有,也稱為組織變化紊亂;

二、要素種類的變化
這類情況不多,一般見於部分遺傳疾病、器官移植手術後等情況。

B、組織結構的變化
這種情況是指人體中的組織發生了空間位置或時間順序上的變化,如骨折、胃下垂、心律失常等。

一般地,人體在組織方面的變化,常見以組織要素數量的改變為多,而且,更重要的是,藥物治療方法也只對組織要素數量的變化有明顯的效果,因此,對人體疾病時組織變化的判斷,我們規定以對組織要素數量的判斷作為主要判斷。

所以,當人體處於疾病狀態時,我們應當判斷出人體自身組織的變化情況,是增多、減少還是紊亂?這就是我們判斷的第2種變化:
第Ⅱ變化判斷原則:人體自身組織的變化

上述這兩條就是我們在深入研究人體狀態時在組織方面需要遵循的變化判斷原則,這兩個方面的變化實際上也是所有各種各樣的系統在組織方面的變化原則。  TOP

第2節 對人體功能的深入認識
對人體功能的深入認識相對於人體組織來說,要複雜一點。

大家知道,作為一個有生命的人,其最基本的生命特徵或生命行為就是:
從外界不斷攝取食物和氧氣,並且不斷排出二氧化碳和廢物(如尿、糞便、汗液等其他排泄或分泌物質)。

這個過程,實際就是人體這個系統與外界環境之間的一種物質交換或物質流通過程。

另外,在人體內部,也同樣存在著物質的交換或流通過程,例如血液系統將營養物質輸送到全身各處,並將全身各處交換的廢物帶到肺臟、腎臟等器官排出,或直接透過血管排出。

人體的這種物質流通功能非常重要,一旦減弱或消失,就可以直接威脅生命。

這裏,我們把人體的這種進行物質流通交換的功能稱為人體的流通功能。

當然,人體的功能表現有許多,例如,對於人體整體來說,除了能表現出吃飯、喝水、排尿、排糞、出汗、呼氣等這些物質流通功能以外,還能表現出行走、奔跑、記憶東西、社會交際、作愛、進行體育活動等等不以物質流通為主要特徵的功能,這裏,我們把系統功能中除流通功能以外的功能總稱為系統的本體功能。

實際上,系統的本體功能是能夠使機體呈現出獨特的、能表現機體自身本質特徵的功能,如人體的肝臟,除了具有血液流通等流通功能外,還有造血、解毒等代表肝臟主要特徵的本體功能。

因此,從上面的論述中,我們將人體所表現出的所有功能分為兩類:流通功能與本體功能;

相應地,對於人體功能變化的判斷,我們分為兩個方面的判斷:
第Ⅲ變化判斷原則:人體本體功能的變化
第Ⅳ變化判斷原則:人體流通功能的變化

這裏,需要補充的是,
A、人體的流通功能主要表現在下列幾個方面:
1、通過血液進行物質流通;
2、通過水液進行物質流通;
3、通過腸道內物質進行物質流通;
4、通過其他物質進行物質流通;

因此,人體流通功能主要包括3種流通功能:血液流通功能、水液流通功能、食物流通功能;

B、 功能的變化主要有3種類型:
1、功能亢進;
2、功能減弱;
3、既有亢進,又有減弱,即紊亂;  TOP

第3節 系統醫學的核心:人體疾病的4大基本變化
因此,從上面對人體組織與人體功能的深入論述,我們歸納為考察人體的4條原則,即當人體在疾病狀態時,人體的變化主要表現在下列4個方面:
第Ⅰ變化:外界病原侵入的變化(變化方式:有/無)
第Ⅱ變化:人體自身組織的變化(變化方式:增多/減少/紊亂)
第Ⅲ變化:人體本體功能的變化(變化方式:亢進/減弱/紊亂)
第Ⅳ變化:人體流通功能的變化(變化方式:一般以減弱為主)

這也就是系統醫學的4大基本核心--系統醫學的診斷原理、治療原理及藥物原理,均是建立在這簡單的4條核心之上的。
TOP 

第4節 系統醫學體系的三大醫學原理

在上一部分中,我們充分闡述了自相似性(Self-Similarity)的問題。

既然自相似性是宇宙的普遍屬性,那麼人體系統也一定是一個具有自相似性的機體系統,人體的疾病狀態也具有自相似性,治療的方法也具有自相似性特徵,用於治療的每種藥物也必定具有自相似特徵。下面,我們將自相似性與上面的4個基本核心相結合,來推導系統醫學體系的三大醫學原理。

◎系統醫學第一原理:人體疾病系統診斷原理
從自相似性角度,不同的人體,都包含著相同的屬性資訊,因此,對於每一個處於疾病狀態的人體系統,它們都包含著相同的變化資訊,也就是:
所有的疾病變化都包含4個方面的質的變化,不同疾病之間的差別只在於每一變化原則表現程度的量的差別。

因此,任何一種疾病,其變化就是在下列4個方面的變化:
第Ⅰ診斷:外界病原侵入的變化(變化方式:有/無)
第Ⅱ診斷:人體自身組織的變化(變化方式:增多/減少/紊亂)
第Ⅲ診斷:人體本體功能的變化(變化方式:亢進/減弱/紊亂)
第Ⅳ診斷:人體流通功能的變化(變化方式:一般以減弱為主)

◎系統醫學第二原理:人體疾病系統治療原理
結合系統醫學第一原理,我們可以得出:
所有疾病治療方法都包含對人體4個方面變化的調整,差別只在於各個方面調整的方向和力度不同而已。

即治療也應當從4個方面進行調整:
第Ⅰ治療 影響人體外界病原(調整方式:消滅/抑制/排除/促進)
第Ⅱ治療 調整人體自身組織(調整方式:補充/減少/調整)
第Ⅲ治療 調整人體本體功能(調整方式:提高/抑制/調整)
第Ⅳ治療 整人體流通功能(調整方式:一般以提高為主)

◎系統醫學第三原理:系統藥物原理
由於我們主要向大家介紹藥物治療方法,所以,結合4大核心原則與自相似性原理,通過對藥物的臨床表現和實驗資料的深入研究,我們發現:
所有藥物均包含所有相同的質的治療功能,它們之間的差別只在於治療功能表現強度的量的差別。

也就是說,所有藥物在治療功能種類上是一樣多的,只是每種治療功能的表現強度有差別。如化學藥物阿司匹林(Aspirin)、植物藥大黃和組合植物製劑小柴胡湯,從理論上,它們具有全部的無數種治療功能,並不是每種藥物只有一兩種治療功能,以現代醫學中最常用阿司匹林為例,我們來看一下。

阿司匹林(Aspirin)治療功能的現代研究
別名: 乙水楊酸、醋柳酸 Aspirin Acetylsalicylic Acid
阿司匹林是一種歷史極其悠久的老藥。長期以來,阿司匹林在美國一直被視為是能夠醫治百病的萬能藥。

阿司匹林原用於解熱鎮痛與抗風濕,其主要機理為抑制前列腺素(PG)的合成,因療效確切而經久不衰。

近年來,醫學專家們發現了阿司匹林的許多醫學新用途:
1、用於防治血栓性疾病,如腦血栓、心肌梗死、靜脈血栓等;1998年,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就向人們建議:冠心病一旦發作,應立即服用阿司匹林。翰尼肯斯博士主持的一項國際性研究,涉及對象為17187名患者,研究表明:在冠心病發作的24小時之內,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其死亡率減少了23%。
2、男性避孕;
3、抗腫瘤作用,通過增加人體天然殺傷細胞(NK)數目,促進機體產生白細胞介素a(IL-a),以及降低PGE2水平等作用而抑制腫瘤組織;美國癌症學會流行病學及疾病監測研究分會副主席米歇爾‧灑恩博士說:"諸多試驗顯示,非類固醇類抗炎藥物(包括阿司匹林)具有防治各類腫瘤之功用,如結腸癌、食管癌及胃癌等等。"
4、治療腹瀉;
5、用於治療膽道蛔蟲症;
6、用於治療嬰兒動脈導管未閉;
7、用於治療流行性出血熱;
8、用於預防膽結石復發;
9、用於預防胎兒生長遲緩;
10、有一定的降血糖作用,用於治療糖尿病;
11、用於治療女性不孕和習慣性流產;
12、用於治療月經過多;
13、用於治療老年性白內障;
14、有一定的延遲催眠作用;
15、婦女在妊娠期服用適量阿司匹林可減少胎兒死亡或孕婦產前驚厥等併發症的發生;
16、可防血管老化;
17、可以使女性患卵巢上皮癌的危險降低40%;
18、不但可以治療急性偏頭痛發作,而且也可用於預防偏頭痛的復發;
19、研究表明:在使用氨基糖類抗生素時,合用阿司匹林會防止聽力損害的發生;
20、英國科學家又有新的發現,研究證實阿司匹林又是一種效果明顯的抗皺藥;
21、邁阿密大學醫學院博士查利斯‧翰尼肯斯說:"服用阿司匹林的老年人,其認識能力的下降比例比一般人低,所以,阿司匹林不但有益於老年癡呆症病人,而且對為數眾多的老年健忘症患者也頗具療效。"
22、美國加利福尼亞貝沃利‧希爾斯市婦女心臟病研究院醫療主任戴布拉‧米迪森說:"阿司匹林對人體各系統的保健均有裨益。只要對之不過敏及沒有出血性疾病,就可以服用小劑量阿司匹林。"

這裏,阿司匹林的現有所有的藥理功能中,有的似乎可用原有的機理--抑制PGE2的合成來解釋,但有的則根本與原來的機理無關,這說明阿司匹林的藥理作用在本質上是多種多樣的。由於阿司匹林的功能多樣性,以至於在美國醫生們開始爭論超級阿司匹林的萬能效能了,並開始相關臨床實驗。

由於醫學科學發展的限制,目前還未發現阿司匹林的全部所有治療功能,隨著研究的深入,相信還會有更多的治療功能被發現。

所有藥物均包含所有相同的質的治療功能,它們之間的差別只在於治療功能表現強度的量的差別。

根據系統藥物原理,不管是中藥還是西藥,其在本質上是完全相同的,它們都具有上述治療原理中的全部4個方面的作用,因此,我們可以根據藥物所表現出的最明顯的功能,而將所有藥物分為4大類:
第Ⅰ類 以影響人體外界病原為主的藥物;
第Ⅱ類 以調整人體自身組織為主的藥物;
第Ⅲ類 以調整人體本體功能為主的藥物;
第Ⅳ類 以調整人體流通功能為主的藥物;

以上,就是系統醫學體系的三大核心原理:疾病系統診斷原理、疾病系統治療原理、系統藥物原理。



上一則 | 下一則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亞太中醫藥網版權所有‧歡迎接洽轉載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