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齡的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患者,由於他們的生理特點各不相同,睡眠呼吸暫停的原因、引起的後果也各有特點,瞭解這些差別,對指導治療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新生兒及嬰兒的睡眠呼吸暫停之所以引起人們的極大興趣,是因為它可能是引起猝死的重要原因。新生兒及嬰兒的生理特點不同於成年人,睡眠呼吸暫停對其健康的危害比成人更大。
‧新生兒及嬰兒一天中的大部分時間在睡眠中度過,快動眼睡眠所占比例極大,在這一唾眠時期,呼吸紊亂最易發生。
‧新生兒及嬰兒全身各個系統,特別是神經系統功能發育尚不完善,呼吸中樞的反饋調節功能也不穩定,特別是早產兒,在睡眠時更易發生睡眠呼吸暫停。
‧新生兒及嬰兒生長發育旺盛,睡眠呼吸暫停所致的缺氧、睡眠紊亂及呼吸運動異常,常會引起重要器官結構功能的改變,如智力受損、胸廓發育畸形等。
新生兒及嬰兒的睡眠呼吸紊亂除了包括阻塞型、混合型及中樞型睡眠呼吸暫停外,呼吸節律紊亂也十分常見,與成人不同的是他們的睡眠呼吸暫停以混合型為主,中樞型次之,而阻塞型睡眠呼吸暫停所占比例最少。正常新生兒及嬰兒在睡眠中,也可發生呼吸暫停,但生後幾個月內超過15秒者不多見,美國兒科協會的研究報告中將新生兒及嬰兒睡眠中超過20秒的呼吸停止視為異常,較將成人10秒以上的呼吸停止視為異常的標準為長。如果睡眠呼吸暫停持續的時間不到20秒,但已經引起心動過緩、紫紺、面色蒼白或氧飽和度下降,也視為有病理意義。
新生兒及嬰兒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患者的臨床症狀常不是很典型:
‧嗜睡少見。
‧兩個最主要的臨床表現為睡眠動作異常及睡覺打鼾。細心的父母常可見患兒睡眠時的呼吸時斷時續,手腳亂動,仔細觀察還可見患兒面部、指端間斷發生青紫;新生兒及嬰兒發 出的鼾聲不像成人那樣吵得四鄰不安,一般不會因打鼾而引起家長的重視,不滿3月的很少打鼾,有時可表現為睡眠時發出奇怪的聲音。
‧發育遲緩在患兒中常見。
‧部分患兒的阻塞型睡眠呼吸暫停是由於面部發育畸形而引起,死亡率高達20%-30%。
‧睡眠呼吸暫停可能是新生兒猝死的原因之一。
‧睡眠呼吸暫停對患兒心血管系統的影響尤其明顯,睡眠呼吸暫停發生後5-10秒,即可見患兒的心率快速下降;20秒後即可出現口唇、指端青紫。有些患兒由於延誤診治,一入 院即表現為心功能不全,病情危重,需積極搶救。
新生兒及嬰兒的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不同於成人患者的另一特點就是睡眠呼吸暫停的病因有別於成人:
‧先天性疾患:如先天性心臟病、頜面部畸型、先天性呼吸道狹窄。
‧ 感染:無論是細菌感染還是由於病毒感染引起的感冒,都可增加睡眠呼吸暫停的次數,延長睡眠呼吸暫停的時間。
‧鎮靜催眠藥物過量、上氣道局部麻醉都可以抑制呼吸,母親在懷孕期間吸毒會嚴重損害胎兒的中樞神經系統,新生兒及嬰兒出生後易發生睡眠呼吸暫停。
‧嘔吐、腹瀉引起的水、電解質失衡,先天性的內分泌代謝異常也會引起短暫的呼吸停止。
‧引起上呼吸道阻塞的腫瘤,如腦乾腫瘤。
‧貧血、癲癇、胃食管反流、產傷、新生兒窒息。
‧睡眠呼吸暫停在早產兒及低體重兒中十分常見。出生時體重低於1000克者,80%以上會出現睡眠呼吸暫停,出生後隨著體重增加,睡眠呼吸暫停會逐漸消失;胎齡不滿30週的早產兒,有80%的在睡眠時會出現呼吸暫停;胎齡在30~31週出生的早產兒,有50%的睡眠時會出現呼吸暫停;胎齡在32-33周出生的早產兒,有14%的在睡眠時會出現呼吸暫停;胎齡在34~35週的早產兒,有7%的在睡眠時會出現呼吸暫停。除了發育不成熟外,新生兒窒息、感染、低血糖及顱內出血也是早產兒發生睡眠呼吸暫停的重要原因。
‧不適當的餵養方法:在吃奶時,新生兒及嬰兒常會因用力吸吮而使咽氣道關閉,所以哺乳時,母親應不時地將新生兒及嬰兒從一個乳頭移向另一個乳頭,以刺激其呼吸,防止呼吸暫停的發生;儘量不在息兒仰臥位或睡覺時哺乳。
新生兒不會說話,許多症狀都不典型,父母掌握有關新生兒睡眠呼吸暫停的基本知識,仔細觀察患兒的異常表現,對於儘早診斷、治療十分重要。另外,完善呼吸監護,採用簡便實用的診斷儀器監測威脅生命的睡眠呼吸暫停,是降低新生兒死亡率的有效手段。
有不少嬰兒在睡眠中靜靜地走向死亡,等到被父母或醫生發現,常常是數小時以後了。由於他們此前常無任何死亡的徵象,死後屍體解剖也很難找到致死的原因,因而人們稱之為"嬰兒猝死綜合徵"。僅美國每年就有7000個嬰兒被其奪去生命。目前該病的發病機制不明,人們通過總結大量的病例,發現了有關該病的一些臨床特點:
‧生後3個月為死亡的高峰期,1周歲以後發生的機會很少。
‧秋冬季節多發。
‧患兒常在睡眠中死亡。
‧其發生率與母親的經濟狀況、懷孕期的吸煙及藥物注射史有關。
‧如果患兒曾出現過引起紫紺、面色蒼白、意識喪失的呼吸停止,因家長及時發現而搶救成功,其發生猝死的幾率要增加。
‧患兒的同胞姐妹中有猝死者,其猝死的危險性同樣增加。
人們最早想到睡眠呼吸暫停可能是嬰兒猝死的原因之一,是因為:
‧二者都在睡眠中發生;屍體解剖也證明猝死患兒肺部的病理改變符合窒息所致。
‧睡眠呼吸暫停與猝死的患兒都可能存在上呼吸道解剖及呼吸中樞控制功能異常。
‧猝死患兒的家族中,睡眠呼吸暫停引起成人猝死的發生率增加。
睡眠呼吸暫停雖然不能全部解釋患兒猝死的原因,但有證據表明,它確實是導致嬰兒猝死綜合徵患兒猝死的元兇之一。
在我國,目前對新生兒猝死綜合徵的認識較少,如果你的孩子睡眠時有呼吸暫停現象,掌握一些簡便的處理辦法就可能幫助他順利度過這一危險階段。
‧在懷孕期間,母親要戒煙、戒酒,避免使用可能損害胎兒的藥物。
‧正確餵食,睡眠時勿讓嬰兒吸吮乳頭。
‧保持嬰兒正確的睡姿,頭略側偏。
‧注意觀察,如果患兒睡眠時頻繁發生呼吸停止,甚至出現面色蒼白、紫紺等表現,要積極就醫。
國外在家庭中應用一種簡易的睡眠呼吸暫停監測儀,將感測器放在患兒的鼻部或腹部,感受氣流及呼吸運動的變化,如果呼吸停止、氣流消失的時間超過20秒,報警器將發出響聲,提醒家長或醫生注意。我國目前也有類似產品,通過熱敏電阻很敏感地監測呼吸氣流的變化,除報警外,還連接有自動救護裝置。因其敏感性較高,除非儀器故障,一般不會漏掉威脅生命的睡眠呼吸暫停。由於其設計簡便,在醫生的指導下,家人很快就能學會使用,適宜在家庭中應用,特別是對早產兒、嬰兒發生上呼吸道感染時,持續監護的應用價值就更大了。如果家長再學習一些簡單的急救知識,將對搶救患兒的生命有很大的益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