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醫藥信息

線上展覽

商務特區 市場行情 中醫智庫 醫藥保健 線上教學 入口網站 專家論壇
 
 
 您好  中醫智庫 專家論壇 文章搜尋
 

中醫智庫

本區公告






更多資料

 

選擇分類

 
 
 
 
 
 

快速搜尋

   
首頁 > 中醫智庫 > 專題講座 > 脫髮與頭髮保健

上一則 | 下一則
頭髮的結構


資料來源:張景岳中醫藥研究中心   所屬地區:台灣

頭髮的結構
  人的毛髮是由胚胎的外胚層演變而來,起源於原始上皮胚芽(也叫毛胚芽),以後生長和分化形成胎毛。胎毛在胎兒4個多月時最先出現於頭皮和面部,到妊娠後期則遍佈全身。出生後過一段較長期間,胎毛被毳毛和終毛所代替。出生之後不再形成新的毛囊。

  毛髮是從毛囊長出,而毛囊和毛髮又都是由毛球下部毛母質細胞分化而來。毛囊像個細長的口袋,開口於皮膚的表面,底部深入真皮及皮下脂肪層。毛囊由內而外又分為內、外毛根鞘和結締組織鞘三層,內、外毛根鞘起源於表皮,結締組織鞘起源於真皮。毛髮露出皮膚表面部分為毛乾,處於毛囊內部分為毛根。毛根下端膨大如洋蔥頭樣稱毛球,毛球基底部向內凹陷為毛乳頭。毛球下層與毛乳頭相對的部分是毛母質,是毛髮和毛囊的生長區,其中有黑素細胞。毛乳頭內有豐富的血管和神經,以供應毛髮的營養和生長。

  毛髮從中央切開放到顯微鏡下觀察,共分3層,各層結構如下:
(1)毛髓質:位於毛髮的中心,胎毛和毳毛沒有髓質,一般直徑在70微米以上的毛髮才具有髓質。髓質是由毛乳頭頂端的毛母質細胞分裂分化而成,它由1至數行不規則多邊形細胞構成,細胞核及細胞器均消失。腦漿內含有不含硫的無定形軟角蛋白和一些黑素顆粒及空泡,細胞排列鬆散,其間有多數細胞間空隙。

(2)毛皮質:屬毛乾的主要組成部分,約占1根毛髮的85%-90%。皮質細胞來自最深部的毛母質細胞,它們含有黑素顆粒大而緻密、縱向排列的細絲束。皮質細胞的角化較毛小皮細胞晚。完全形化的毛皮質細胞呈長梭形,沿毛的長徑排列,細胞逐漸變長變細,由少量含硫的無定形基質相互黏合,構成一種含硫少的硬角蛋白,細絲間尚可見黑素顆粒。細胞在未完全形化前尚能看到退化的細胞核,一直到完全形化後核才消失。

(3)毛小皮:位於毛乾的最外層。在毛根的基部,起初為1層柱狀上皮細胞,逐漸變為長扁平疊瓦狀多層排列。毛小皮細胞在近毛囊上1/3處才完全形化,屬硬角質。毛小皮和毛囊的內毛根鞘的小皮(鞘小皮)在毛囊內互相交錯,毛小皮細胞的角化比內毛根鞘開始得更早。毛小皮能耐受摩擦和腐蝕,是毛髮的一種保護層。



上一則 | 下一則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亞太中醫藥網版權所有‧歡迎接洽轉載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