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功漁港位於芳苑鄉王功海埔地西南角,於57年利用王功海埔地南端土地10公頃闢建,至58年10月分二期施工完成,工程設施主要包括碼頭336公尺,泊地4.50公頃,導流堤60公尺,護岸480公尺及曳船道一座等,本港通外海航道有一天然潮溝,高潮時漁船方能進出海作業,本港因受天然條件限制,歷年來動力漁船未見增加,目前僅有6艘,其餘均為漁筏,約有三百餘艘。現有泊地面積尚敷容納,地方漁民以本港為候潮港,漁業發展受到限制,曾建議興建防波堤延伸至外海,使漁船可隨時進出港作業,本港海岸潮差達5公尺以上,港外海床坡度平緩,海灘甚寬,低潮時,海岸浮露達3公里以上,在漂砂海岸築長距離防波堤,不僅需費龐大,且海灘逐年外移,修建防波堤無法達到建港效果。
彰化縣政府於74年間由民政局主辦開發永興區海埔地,阻斷原有王功漁港通海航道,經漁民陳請已由縣府督促承包商另闢新航道,該航道已於74年10月18日全線通航。另台灣省漁業局於76年度編列400 萬元,並於第二期漁港建設方案內,分別於79、81及85年度,每年編列500 萬元疏浚該港泊地及航道,以利漁筏進出停泊。近年來,政府為保持航道暢通,亦經常辦理浚渫航道及泊地浚渫工程。近年來,政府為保持航道暢通,經常辦理浚渫航道及泊地浚渫工程。
彰化縣海床坡度平緩,建港條件欠佳,漁業局曾建議經濟部工業局於彰化濱海工業區內保留漁港用地,並經該局同意列入考慮,此外,地方亦建議將彰濱工業區與工業港改變用途,闢為多元性示範漁港,俾發展成為世界級經濟、學術、文化、觀光區中心,以達到地盡其利,帶動全面性之繁榮,解決彰化地區漁船泊靠作業困境。
本港現有漁會會員3,228 人,交通狀況甚佳,聯外道路暢通。船隻作業區域在本縣離岸3~6浬以內之海域,一般均當日往返。漁筏以牡蠣養殖業為主,僅有1成多為流刺網及拖網等漁業。流刺網自10月至翌年4月為主要漁期,拖網則主要集中在3~9月作業。主要漁獲物,春至秋3~9月主要漁獲為三牙、龍舌、花枝、目斗、紅尾蝦、花瀸等。冬季12~1月為烏魚汛期,冬至春12月~4月則以鰆、白帶魚、鯧、午仔、黑鯛等為主。牡蠣載回家中剝殼處理後,由蚵販收購運往各地販賣;鮮魚則在本港魚市場拍賣。本港退潮後砂灘浮露約3公里,出入港需候潮,船隻利用潮溝為航道,航道淤塞嚴重,需每年疏浚。本港假日遊客如雲,未來可朝觀光漁港發展。